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境遇的欣赏与珍惜。首句“门巷乌衣应好在”中,“门巷”指的是家宅之内,可能是庭院或小径,“乌衣”则暗示了一种素净而不华丽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这种简单的日子很难得。接着,“风韵尚依然”表达了对当下风格和气质的赞赏,似乎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知是蓬瀛第几仙”则是一种夸张比喻,用来形容诗人所处环境之美,如同身处仙境。下一句“秀色粲当筵”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美好,"秀色"指的是优雅的颜色或光彩,而"粲当筵"则是对这种美丽场景的描绘,可能是在室内,诗人正坐于精致的竹制品中。
接下来的“索句濡毫云阁里,清坐袅炉烟”则转换了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找适合这环境的词句(索句),而笔尖沾湿(濡毫)正是写作时细腻的情形。"云阁里"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之处,而“清坐袅炉烟”则描绘了一个安静致远、心境澄明的场景。
最后,“谁赋回文第二篇。除是见娟娟。”中,诗人似乎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再次创作出与这般美好时光相匹配的文学作品(赋回文),而“第二篇”则可能是对前一首诗歌的呼应或续写。而“除是见娟娟”表达了对所见之景的深刻印象和喜爱,"娟娟"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好,这里也许暗示了一种柔美的自然风光。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心境和文学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感受与欣赏,以及对高雅情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