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

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

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孔子门下的太山脚下,已无法目睹当年封禅盛况。
唯有先王的典章制度留存,如今引发明君深深追思。
皇恩浩荡,帝王亲临此地巡幸,以隆重礼仪举行祭祀。
古宅屹立于千年岁月之外,昔日荣光仅空留于此处。

注释

孔门:孔子及其门生的学派。
太山:泰山,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登封:登泰山而举行封禅仪式,象征受命于天、巩固统治。
时:时代,时期。
先王:古代贤明的帝王。
法:法令、典章制度。
今:现在。
明主:明智的君主,此处指当代帝王。
思:思考,追思。
恩:皇恩,帝王的恩泽。
加:施予,给予。
万乘:古代帝王的代称,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象征极高的权威。
幸:帝王亲临某地,称为巡幸。
礼:礼仪,祭祀典礼。
致:举行,实施。
一牢:古代祭祀时用整牛一头作为祭品,一牢代表最高规格的祭祀。
祠:祭祀,祠祀。
旧宅:指孔子故居或其门生曾经居住的地方。
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外:之外,以外。
光华:光彩,荣耀。
空:只,仅仅。
在兹:在此处,这里。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孔子的旧宅前,感慨万千之情。"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表达了对古圣先贤不可复见的无限怀念。而"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则是说虽然孔子已逝,但他的教诲依旧被后世所尊崇和思考。接下来"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写的是帝王对孔子的尊崇之情,以及祭祀的盛况。最后两句"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则描绘了孔子旧宅虽已荒废,但其精神光辉依然照耀着当下。

诗中融合了历史感、敬仰之情和对古圣先贤的怀念,是一首集纪念、颂扬与哲思为一体的佳作。张九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短短几句,成功地将孔子精神的不朽传承以及帝王对他的崇敬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

眷言感忠义,何有间山川。

徇节今如此,离情空复然。

皇心在勤恤,德泽委昭宣。

周月成功后,明年或劳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林亭咏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林亭寓言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