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七侄西归二首(其一)

万里逢犹子,中年忆故乡。

只知情话好,岂觉去途长。

巫峡波涛壮,秦山桧柏苍。

何能从汝往,伫立看归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遥远的旅途中遇见你,中年时怀念起故乡。
只觉得与你畅谈甚欢,哪里会察觉路途漫长。
巫峡的波涛汹涌壮观,秦岭的桧柏苍翠挺拔。
我怎能随你而去,只能站立凝望你的归航之舟。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犹子:如同子侄般亲密的朋友。
中年:人生的中期阶段。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情话:亲切的交谈。
岂:哪里,反问语气。
去途长:路途遥远。
巫峡:长江上的重要峡谷。
波涛壮:波浪汹涌。
秦山:泛指秦岭山脉。
桧柏:常绿乔木,象征长寿。
苍:深绿色,苍翠。
何能:怎能,表示能力或意愿的否定。
汝:你。
归艎:归来的船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名为《送祖七侄西归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亲人离别之情和怀念故土之意的诗句。

首先,“万里逢犹子,中年忆故乡”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遥远的地方偶遇同乡之子,而这种机缘让诗人不禁触动中年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犹子”指的是与自己有共同故土背景的人,“万里逢犹子”形象鲜明,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接着,“只知情话好,岂觉去途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赞赏有加,但同时也意识到离别之痛和旅途之漫长。这里的“情话”指的是亲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岂觉去途长”则是对离别后旅途时间之感受的一种抒情。

再看“巫峡波涛壮,秦山桧柏苍”两句,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怀。巫峡和秦山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它们的雄伟景象被用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壮丽与深沉。

最后,“何能从汝往,伫立看归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追随亲人一起返回故乡,只能站在那里目送他们离去的情景。这里的“伫立”形象生动,传递出一种无奈与不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故土和亲情的深切表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送黄子默

元祐不复见,太史今诸孙。

人物尚论世,典刑故犹存。

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

超然车马中,高韵独孤骞。

永怀白鸥盟,修竹满故园。

得句见眉睫,外慕何足言。

顾以感知己,跋马向修门。

朝开英俊途,王度待讨论。

小试翰林手,乘槎薄昆崙。

我懒卧衡麓,秋风撷兰荪。

交游叹益落,拭目看腾掀。

轩冕岂足贵,政尔名义尊。

执手念相闻,此意古所敦。

形式: 古风

送然侄西归二首(其二)

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然侄西归二首(其一)

堂堂希白翁,共惟同出自。

百年诗礼传,名教有乐地。

嗟予力未胜,永抱蓼莪意。

积累盖百艰,承家岂云易。

惕然履渊冰,中夜耿不寐。

协心望尔曹,勉力绍前志。

岁晚期有成,庶或保无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

虏马昔饮江,扁舟忆同骛。

翁方为国谋,客以名义故。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异趣。

淮壖渺风雪,王事有程度。

息偃多在床,君车不停驻。

初无作难色,所立讵愆素。

嗟我吴门别,风木岁徂暮。

相逢复湘城,往事忍回顾。

独馀后凋心,特立凛不惧。

莫邪虽云利,宁作囊锥露。

善藏要有待,小试随所遇。

终无缺折虞,岂但走狐兔。

吾州得良牧,民力或可裕。

本根赖封殖,彊索费调护。

从容试长思,取急无窘步。

作别忽草草,怀抱复谁付。

他时下瞿唐,访我林下屦。

傥于功名馀,更讲末后句。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