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的《过汉鲁中牟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鲁公宰中牟的敬仰之情。
诗的前两句“鲁公宰中牟,千载民弗忘”,开篇即点出主题,赞美鲁公在中牟的治理,历经千年,人民仍铭记于心。接着,“我车式祠下,纡郁感中肠”两句,诗人亲自来到鲁公祠前,心中涌起深深的感慨与敬意。
接下来的四句“公昔为政日,异声动四方。野桑有驯雉,田稼无飞蝗”描绘了鲁公在任时的政绩,他治理有方,使得地方安宁,百姓生活富足。野地里的桑树驯服了野雉,农田里没有飞蝗的侵扰,这些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鲁公的治绩之显著。
“倘非司徒使,厥美亦莫彰”一句,诗人假设如果鲁公不是在司徒的辅助下,他的美好政绩可能不会如此显赫。这既是对鲁公能力的认可,也表达了对司徒的感激之情。
最后,“宰邑几何人,孰继芝兰芳。催科簿书急,应接趋走忙”四句,诗人反思当前的官吏治理,感叹在鲁公之后,能继其优良传统的人寥寥无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忙碌与压力,以及对良好政治风气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鲁公事迹的追忆和对当前官场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