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寒暑乃退

功成无不退,寒暑验苍穹。

二至观天运,终宵觇火中。

旦明悬霁雪,昏耀度薰风。

箭漏升皆半,璿玑正再同。

三星才在户,四序又移宫。

令欲迁颛顼,权将谢祝融。

窥衡冯相近,迎气籥章通。

警德宜中日,乾乾圣履丰。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火中寒暑乃退》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独到见解。

首联“功成无不退,寒暑验苍穹”开篇即点明了自然界中的循环更替,无论是功业的完成还是季节的变换,都是宇宙自然法则的体现。接着,“二至观天运,终宵觇火中”进一步阐述了冬至与夏至的天文现象,以及夜晚观测太阳的位置,以此来验证天地间的运行规律。

颔联“旦明悬霁雪,昏耀度薰风”描绘了清晨与黄昏时分的景象,晨间雪后初晴,黄昏时微风轻拂,通过这些日常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颈联“箭漏升皆半,璿玑正再同”运用了古代计时工具箭漏和璇玑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平行时空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概念的独特理解。

尾联“三星才在户,四序又移宫。令欲迁颛顼,权将谢祝融”则以星座和季节的变化为喻,暗示了权力更迭和历史变迁的必然性,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最后,“窥衡冯相近,迎气籥章通。警德宜中日,乾乾圣履丰”总结全诗,强调了观察自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应以德行自警,保持内心的充实与坚定。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也蕴含了深邃的历史哲学思考,体现了姚鼐作为一位学者兼诗人的独特风采。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从善如登

为善从吾志,追攀敢避难?

如循孤径上,将倚半天看。

尺寸寻梯级,虚空转曲盘。

日跻长畏踬,跬步讵怀安?

出谷知岩峻,登峰历磴寒。

仰行卑故迹,俯立旷新观。

日月辉应近,云霄志未阑。

圣朝方宅俊,儒术尽升坛。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大禹惜寸阴(其一)

祗德思神禹,功从自励深。

积分稽日驭,失寸儆王心。

治欲崇朝遍,时防昃影沈。

将令光四海,偏冀驻庭阴。

敷土周要服,勤邦切睿忱。

微危期允执,晨夕敢忘钦。

则范须钧石,怀柔致币琛。

嘉谟传圣主,犹凛克艰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大禹惜寸阴(其二)

岁月人同历,偏殷古圣心。

影占双阙迥,光惜半庭沈。

当旰犹忘食,中宵已正襟。

如将同度意,弥迫及时忱。

密察玑衡运,旁求鼗铎音。

俨凭三尺陛,频验一圭阴。

亮采功无缓,陈谟意可寻。

更闻颁《小正》,应使万民钦。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过漳河初入豫省即目成诗示抚臣鄂容安

一水分燕豫,提封制度周。

当秋巡狩处,自古帝王州。

务本民风厚,崇廉吏计脩。

益须持后效,方足慰先忧。

休助予常切,旬宣汝善求。

涤场欣遇稔,供帐戒从优。

河水安澜远,嵩阳瑞霭浮。

闾阎疾苦隐,道左共咨诹。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