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半月雕梁燕子归,怯寒著尽旧绵衣。
何人醉眼西湖路,错认杨花作雪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春日的画面,半月形的雕刻装饰在屋梁上显得分外清晰,小燕子已经开始归巢,诗人穿上了旧年的棉衣以抵御渐浓的寒意。湖边路上,一位醉酒之人眼中模糊,看着飘落的杨花却误以为是雪花纷飞。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腻观察,更透露出一丝春日的寂寥与孤独。
从艺术层面来看,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运用了“雕梁”、“燕子归”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冷而又不失温馨的画面。同时,“醉眼西湖路”一句则巧妙地使用了一种视角转换,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那个迷离的场景中。而“错认杨花作雪飞”更是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在语言上精炼,是一首非常成功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写中的佳作。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晓窗初起望春云,天色阴晴未十分。
小雨漫空浑不觉,平湖点点见圆纹。
岸边老树柳犹枯,红入桃花果有无。
一夜绿从冰底起,谁将蓝汁染晴湖。
楼上春阴覆晓云,一河天净碧沄沄。
雨宜不骤风宜细,閒倚阑干看水纹。
半河楼影半河天,未有行人趁早船。
閒听卖花声自好,可须多费买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