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商叟半村堂

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

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

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

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房屋半隐于村庄之中,先生气质威严庄重。
如果不是为了迎接佳客,他常常会关上柴门。
在山间漫步寻找诗句灵感,披着蓑衣在月下垂钓。
虽然贫穷到了八十岁,但他只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注释

住屋:房子。
半依村:半隐藏在村庄。
先生:指有学问的人。
气貌:气质和外貌。
尊:威严或尊敬。
迎:迎接。
好客:热情的客人。
长是:常常是。
掩柴门:关闭柴门。
觅句:寻找诗句。
行:行走。
山影:山的倒影。
披蓑:穿着蓑衣。
钓月痕:在月下钓鱼。
固贫:尽管贫穷。
年八十:年纪八十岁。
惟得:只得到。
令名:美好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村的先生形象,他的住处半掩于村庄之中,显示出一种宁静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他并非总是主动迎接访客,而是常常关闭柴门,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喜欢在山间漫步寻找灵感,甚至在月光下披着蓑衣垂钓,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

诗人赞赏这位先生虽然贫穷,但年纪已至八十,却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清誉,他的名字因此得以流传。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李商叟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隐士风范,展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题陈待制湖庄

园无三亩地,四面水连天。

行向楼高处,却如身在船。

野花春渚外,山色海云边。

一任人来往,兹怀亦浩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养拙轩

混沌分来便至今,纷纷巧事日成林。

月明未免虾蟆食,秋至依然蟋蟀吟。

自叹一身全是幻,谁能万事不容心。

到君斋舍清如水,应使凡机尽弗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薛景石瓜庐

近舍新为圃,浇锄及晚凉。

因看瓜蔓吐,识得道心长。

隔沼嘉蔬洁,侵畦异草香。

小舟应买在,门外是渔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九华李丹士

长记零陵郡,共看江上峰。

平生轻世事,几度认仙踪。

转式驱雷电,封泥伏虎龙。

三千三百里,今日又相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