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雨示德充

昨日有雨尘不洒,今日雨多云更长。

遥天四望无寸碧,野人稼穑何所妨。

顷闻江淮人相食,父子不保况路傍。

关中虽无横盗苦,边饷转输日相望。

麦豆半为风雨蚀,我秋未布人皇皇。

晨兴东出望云气,晴天赤日心自伤。

千叹万息日将昃,天风不动帘影黑。

须臾雨脚下平地,豗喧何啻万马力。

向夕虽看悬溜微,达旦霏霏雨如织。

喜闻优渥遍九土,倏忽之间信难测。

天地之德本好生,大块岂厌物生成。

人身痞逆百体滞,气运所生谁可明。

丰年弗俭歉时极,却与造化生搀枪。

安得官长息杂役,令此黔首俱深耕。

禁侈薄敛久自足,何必义仓与长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康海创作,名为《四月三日雨示德充》。康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三日的一场大雨,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人间的疾苦与希望。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雨前的景象:昨日虽有雨,但尘土并未被洗净;今日雨势更大,天空一片阴沉,看不到一点绿色。然而,对于农人来说,雨水是庄稼生长的必需品,不会影响他们的劳作。接着,诗人转而关注江淮地区的人们,听说那里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令人痛心。同时,关中的情况也不乐观,粮食因风雨侵蚀而减产,人们生活陷入困境。诗人表达了对丰收年份的期望,以及对官府能减轻赋税、让百姓安心耕作的渴望。

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清晨,他向东眺望,只见乌云密布,心中不禁感到悲伤。午后的雨势虽小,但夜晚时分,雨又下得如织,连续不断。诗人欣喜于这场雨带来的滋润,认为这是上天对大地万物的恩赐。他反思了自然界的生与死,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最后,诗人呼吁官府减少繁重的徭役和奢侈浪费,让百姓能够安心耕作,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实现自给自足,不必依赖额外的救济粮仓。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西溪醉歌

西溪草堂春水深,西溪主人溪上吟。

割鸡把酒劝客醉,少小几时衰老侵。

朱颜白日休自负,请君试看芳春林。

我闻此语倍感激,世上几人如此心。

明朝何不出美酒,更与东眺华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示昭允及桐方等

为学不努力,瞬息弃前功。

老夫衰境倦筋骨,安能久坐空庭中。

徘徊不见朗诵人,迤逦岂羞长跪同。

昨日街头黄发儿,今已倏忽成老翁。

谆谆念汝理不达,切切宁为虞困穷。

此心逐物返自易,勉哉莫作长匆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王秀才牡丹图

何日到吾家,牡丹应著花。

开图一见兴已发,遥似当年宴紫霞。

雕栏不受春风抑,绿叶红蕤舞风力。

终日回旋不肯休,根株苦被丹青匿。

远路邅洄销客心,梦魂惟在草堂阴。

牡丹牡丹吾语汝,三月八日始谷雨。

形式: 古风

长安寿赵封君歌

客向华山去,过宿长安坊。

明日复延伫,大醉使君堂。

使君之父松鹤翁,银髯雪鬓来从容。

见我更取大斗出,一饮已倾三百钟。

匆匆数语见胸次,四座通看独神异。

此翁本是天上人,世间图画空相似。

徂徕之松千尺长,终日纷纷云气翔。

南极老人跨鹤至,其下可许寻常当。

翁言明日是初度,满庭宾客如烟雾。

使君自喜春日长,天际谁知有仙婺。

灵药闪烁堆玉盘,持以赠翁翁自看。

一粒便可八千岁,几度笑观沧海乾。

我执翁手为翁语,世上如翁几人许。

生儿不忝杜与房,举手争看乔共梓。

群仙今日上翁堂,何以赠之云锦章。

綵衣先见二千石,使翁姓字千载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