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参寥五首(其四)

我生为文章,与众常不偶。

出其所为诗,不笑即嘲诟。

少年勇自辩,盛气争可否。

年来知所避,不敢出诸口。

时时未免作,包以千袭厚。

低心让儿曹,默默众人后。

见君不能已,颇亦陈所有。

君岂少取之,时以佳句授。

幽弦喜有听,清唱慰孤奏。

如何瞥然去,使我不得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自我坚持。开篇“我生为文章,与众常不偶”表明诗人的文字生活与常人不同,他的诗歌不随波逐流,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和高标准。

“少年勇自辩,盛气争可否”透露出诗人年轻时期的热血与坚持,敢于发声、争鸣自己的文学主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年来知所避,不敢出诸口”显示出一种成熟后的自我约束和谨慎。

“时时未免作,包以千袭厚”则描绘了诗人内心对于创作的渴望,即便是在外界看不见的情况下,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学追求。这种坚守个性与艺术理念的态度,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低心让儿曹,默默众人后”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文坛的某种退让和顺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文学追求。相反,他可能是将这种个性深藏不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展现出来。

“见君不能已,颇亦陈所有”则是诗人面对知音者时的情感流露,他愿意将自己所积累的文学才华和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能够理解他的人。这份真挚和信任,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学素养之上的。

“君岂少取之,时以佳句授”是诗人对知音者的期待,他希望对方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到精华,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评价或指导。这种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交流的渴望和尊重。

“幽弦喜有听,清唱慰孤奏”则是对音乐与文学交融的一种美好想象,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出他对于艺术的跨界理解和欣赏。

最终,“如何瞥然去,使我不得友”表达了一种对于知音者突然离去的无奈和失落。这种感受既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体认,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真挚交流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个有着坚定文学信念、不断追求并在孤独中坚守艺术理想的人物形象。他的文字生活与众不同,他的个性和才华未曾随波逐流,而是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折射出他对于人生、友谊以及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寄答参寥五首(其三)

秦子我所爱,词若秋风清。

萧萧吹毛发,肃肃爽我情。

精工造奥妙,宝铁镂瑶琼。

我虽见之晚,披豁尽平生。

又闻与苏公,复与子同行。

更酬而迭唱,钟磬日撞鸣。

东吴富山水,草木馀春荣。

悲予独契阔,不得陪酬赓。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答参寥五首(其二)

苏公守吴兴,山水方有主。

子兮从之游,挂锡当可驻。

尘埃困孤鹤,念子久失所。

秋风展其翼,道使万里去。

青云引高唳,爽绝谁敢伍。

予驹欲西秣,东我江海橹。

平生二三子,往往在南土。

子才得所乐,我拙日益鲁。

拳拳相思心,契阔不得语。

形式: 古风

寄答参寥五首(其五)

萧萧江湖客,疏瘦若秋竹。

苦心为诗章,日夜挠心腹。

清弦无浮声,促柱有哀曲。

湔湔幽严泉,一一清可掬。

人生于文章,初若力不作。

及其成欲售,又困瞽者目。

予从吴兴公,乃独获所欲。

得意有知赏,幽怀免穷独。

嗟予有所投,痛学自藏覆。

子当慰我穷,时寄书数幅。

形式: 古风

寄答参寥五首(其一)

昔我初见子,子时客京师。

闻名久不获,既得过所知。

示我一卷书,大小百首诗。

我嗜不可辍,熊蹯荐朝饥。

约子彭城游,念当行有期。

中间忽仓卒,决去不子辞。

子后来高邮,我居淮之湄。

中间无百里,诗句屡欲驰。

客来得子书,云子久南归。

投书不能读,恨我闻之迟。

使我早知此,扁舟尚能追。

远别不执手,近居不相携。

每念今怅昔,耿耿衷肠悲。

子行日已南,我去日已西。

音书不可频,何以慰我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