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语

看过莲经万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缘。

西方自是吾归路,风月同乘般若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宋朝蒋廿二孺人的《颂语》,以莲花与佛教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归宿的哲学思考。

“看过莲经万四千”,开篇即以“莲经”点明主题,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品质。此处“万四千”不仅数量惊人,更寓意着对佛法深邃、博大的探索与理解。诗人仿佛在说,自己已遍览了佛教经典,深入其中,寻求智慧的光芒。

“平生香火有因缘”,接着诗人表达了与佛教的深厚缘分,如同香火不断,生命中与佛法的连接如同血脉一般,自然而不可分割。这句透露出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执着。

“西方自是吾归路”,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心灵归宿在于西方,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这里运用了佛教术语,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解脱、超越尘世束缚的渴望。

“风月同乘般若船”,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诗人将自己比作乘坐般若(智慧)之舟,在风月(自然美景)的陪伴下,向着心中的彼岸航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之路的比喻,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颂语》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1)

蒋廿二孺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伤乱

何处行避苗,破船触枯荇。

不如水底鱼,翻身入清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答杨铁崖

芙蓉掌上金盘露,杨柳头边铁笛风。

形式: 对联

孤松

孤松生幽涧,落落苍龙骨。

可怜托处卑,掩抑干霄质。

萧艾在崇冈,春风气蓬勃。

不有岁寒心,宁似千年物。

形式: 古风

还家作

忆昔辞家四十霜,尝携彤管侍昭阳。

点班夙负君恩重,退老还沾圣泽长。

弟妹相亲真乍识,庭帏何处更堪伤。

宫妆白发归来女,紫袖空馀惹御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