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蕡祠

岁暮江山摇落时,客来下马入荒祠。

独伤往事甚流涕,欲问遗墟不可知。

壁玉无因终易弃,龙鳞有逆竟难披。

今日登科还我辈,对君颜厚更何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刘蕡祠》,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所作。诗中描绘了岁末时节,江山凋零,一位客人来到一座荒废的祠堂,内心涌起对往昔的深深哀伤与感慨。

首句“岁暮江山摇落时”,以自然景象的萧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岁末的寒冷与自然界的凋零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客来下马入荒祠”一句,通过具体行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祠堂的场景之中,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独伤往事甚流涕,欲问遗墟不可知。”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的无限感慨。在面对荒废的祠堂,诗人不禁泪流满面,想要询问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遗迹,却无法得知答案,这种无奈与遗憾之情跃然纸上。

接下来,“壁玉无因终易弃,龙鳞有逆竟难披。”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人物比作珍贵的玉石和难以理解的龙鳞,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价值被忽视或误解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现象的批判。

最后,“今日登科还我辈,对君颜厚更何辞。”诗人在此处抒发了对自身成就的自豪感,并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他以“今日登科”自比,意指自己也取得了与历史人物相似的成就,面对历史人物的“颜”(即形象或精神),他感到无比的敬重,因此不会有任何推辞或谦虚的话语。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自己成就的自豪,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在哀伤与感慨中,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朱仙镇观岳将军庙

丹青画壁闪旌旗,想象勤王转战时。

黄屋未归南狩驾,金牌已罢北征师。

平芜漠漠前朝隔,旷野阴阴暮鸟悲。

惟有西湖原上树,春来犹发向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陈编修约之禁中雪诗二首(其一)

建章今旦满清辉,朔雪缤纷应候飞。

忽飘九陌从风散,渐积千门待日晞。

素影偏摇宫女扇,轻花欲上侍中衣。

最是相如能献赋,沾恩新向菟园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陈编修约之禁中雪诗二首(其二)

霭霭同云覆帝畿,银宫玉宇特相宜。

飞花遍入披香苑,积絮微消太液池。

三署晓光凝剑佩,九门寒色映旌旗。

亦知圣主挥天藻,不羡周家黄竹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咏夹竹桃

桃竹旧传生碧海,竹桃今见映朱栏。

春至芬香能共远,秋来花叶不同残。

疏英灼灼分丛发,密蕊菲菲对节攒。

不信千年将结子,错疑竹实待栖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