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八月避地前湖三首(其三)

竹底秋光薄,墙根朝日暄。

稍通邻曲好,深荷野人恩。

细雨菰生米,新霜芋长孙。

加餐向茅屋,醒眼看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居前湖时的日常生活与心境,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自然之美。

首联“竹底秋光薄,墙根朝日暄”,以竹林和朝阳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晨的宁静画面。薄薄的秋光透过竹叶洒在大地上,而朝阳则温暖地照在墙根处,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颔联“稍通邻曲好,深荷野人恩”,表达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乡野之人的感激之情。通过日常的交往,诗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如同清泉般纯净,让人感到温暖和满足。

颈联“细雨菰生米,新霜芋长孙”,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景象。细雨滋润着生长中的菰米,新霜覆盖下芋头茁壮成长,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季节更迭中作物的成长过程,也暗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

尾联“加餐向茅屋,醒眼看乾坤”,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宇宙的感悟。在简陋的茅屋里,诗人提醒自己要珍惜每一餐,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广阔的世界。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情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至正丙午三月廿八日自横泖迁居乌泾宋张骥院故居有林塘竹石因扁堂曰俭德园曰最间得诗凡六首(其一)

卜宅宾贤里,生涯始有涯。

忧缘常念乱,贫为数移家。

径合交枝果,帘当独树花。

池台几峰石,相友卧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至正丙午三月廿八日自横泖迁居乌泾宋张骥院故居有林塘竹石因扁堂曰俭德园曰最间得诗凡六首(其二)

邻曲敦新好,园林恍昔游。

衣冠时径入,棋槊夜忘收。

已遂莼羹兴,何烦杞国忧。

人生贵行乐,两鬓飒先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至正丙午三月廿八日自横泖迁居乌泾宋张骥院故居有林塘竹石因扁堂曰俭德园曰最间得诗凡六首(其三)

无才甘在野,多懒惬行园。

石露漙云气,池风损水痕。

草深眠雉子,林静习鸦孙。

拟著幽居录,渔樵共讨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心觉元上人观露轩

上人吾邻人,趺坐中竺岭。

澹然观朝露,月落万籁静。

丰林始如沐,萎萃飒以冷。

石床仰嵌窦,馀滴下微影。

世皆汨尘劳,天或示短景。

忘言理深诣,收视妙独领。

茂陵和玉屑,有愐鹤知警。

云深粥鱼鸣,盂钵躬自整。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