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对月》由清代诗人方祖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明月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又见盈盈月”,以“盈盈”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柔和与明亮,仿佛月亮正以盈满的姿态静静照耀着人间。接着,“闲窗夜有辉”,将视线转向室内,夜晚的窗户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微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四时常伴客,何日与同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相聚不易的感慨。无论四季更迭,月总是陪伴着旅人,而人却难以找到固定的归宿。诗人在这里借月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相聚难求的无奈与感伤。
“天末风初起,林间露共霏。”随着夜深,一阵微风吹过天边,林间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增添了几分清冷与神秘。这一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故园离别久,那免叹无衣。”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长久的思念以及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忧愁。这里的“无衣”并非实指衣物的缺乏,而是象征着心灵的空虚与孤独,强调了诗人对回归故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景色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