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淮上翁二首(其一)

风雨凄凄战客衣,长淮东去雁南飞。

碧山学士老复老,芳草王孙归不归。

尊酒细论悲昨梦,囊书空负笑前非。

木奴千辈侯千户,早晚应须赋式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答淮上翁二首(其一)》由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通过描绘风雨凄凉的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变迁,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过往的追忆。

首联“风雨凄凄战客衣,长淮东去雁南飞”,以风雨交加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残酷与艰辛。长淮河向东流淌,大雁向南迁徙,自然界的景象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颔联“碧山学士老复老,芳草王孙归不归”,将视角转向历史人物。碧山学士,代表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文人学者,他们年复一年,老去又老去;而芳草王孙,则象征着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后裔,他们的命运如何,是否能回到往日的辉煌,成为未知之谜。

颈联“尊酒细论悲昨梦,囊书空负笑前非”,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与友人在酒樽前细谈往事,感叹过去的梦想已成泡影;而面对过去的错误,只能徒增苦笑,无法挽回。这一联体现了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尾联“木奴千辈侯千户,早晚应须赋式微”则以比喻的手法,将众多的百姓比作木奴,将权贵比作封侯千户,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固化、民不聊生现状的忧虑。同时,“早晚应须赋式微”一句,借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典故,预示着社会变革或衰落的到来,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人物和现实社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答淮上翁二首(其二)

京江语别十三春,宇宙茫茫几战尘。

客路秋风欺白发,阴房夜雨湿青燐。

杖藜叹世悲谁子,悬印朝天少故人。

回首鹿门思旧隐,荒坟宿草更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怀林绍先三首(其一)

长淮滚浊澜,春半尚严寒。

久客愁无寐,怀人醉不欢。

读书狂李白,忘事老师丹。

何日归林下,悠然饭一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怀林绍先三首(其二)

岁岁苦担簦,飘然云水僧。

星霜变玄鸟,天地有青蝇。

留滞慵僮仆,怀归畏友朋。

求田端有暇,谁复问陈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怀林绍先三首(其三)

羁怀不自憀,明日又花朝。

我畏杖藜远,君难折简招。

愁长怜发短,室迩叹人遥。

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