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弥天无处着衰颜,映水愁窥彻骨寒。
雁影自宜霜月暗,镜光知向暮春残。
江门蓑冷添藤笠,易水歌阑尚白冠。
惭愧云林幽兴绝,还留画里一人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夫之在山中与友人刘生分别后的感慨。首句“弥天无处着衰颜”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仿佛衰老的容颜无处安放,流露出深深的忧郁。次句“映水愁窥彻骨寒”,通过水中的倒影,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愁绪,寒意直透骨髓。
“雁影自宜霜月暗”借雁影在霜月下显得更加孤独,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分离后的孤寂。接下来,“镜光知向暮春残”以镜子反映出时光流逝,春天即将逝去,寓言诗人生命的晚景,增添了岁月无情的哀伤。
“江门蓑冷添藤笠,易水歌阑尚白冠”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在江边披着蓑衣,戴着藤编斗笠,即使面对易水送别的场景,仍保持着古代士人的风范,但歌声已尽,白发犹在,更显落寞。
最后两句“惭愧云林幽兴绝,还留画里一人看”,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留住青春,只能在山水画卷中让后人观看这幅“衰容图”,流露出一种自嘲和对友人深情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短烛空烧柏,浊醪不荐椒。
岁华知几日,人道是今朝。
东峰忽散云,飞光射檐端。
未解消冰雪,晶荧一倍寒。
㬉气幸霜馀,留寒酿春雪。
药力不峥嵘,眉间蹙千缬。
手折琼瑶枝,欲以赠远者。
姑射冰雪姿,乘云不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