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徐坊在偃师武虚谷墓前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句“路侧累累马鬣封”描绘了墓地周围排列的坟冢,暗示着墓主身份的显赫。次句“渚蘋一荐授堂翁”以祭奠之物——水边的蘋草,表达对墓主人的敬意,将他比作德高望重的长辈。
“中州人物今谁考”感慨时光流逝,询问当今谁能像汉代的循良官员一样评价墓主的品行。接下来,“汉代循良相与同”直接赞扬墓主为循良之士,与汉代贤良相提并论。诗人接着指出,古代的大官往往不喜欢强硬之人,但墓主却以其刚正不阿的形象留名。“古人先为写遗容”意味着墓主的品格如同画像般被后人铭记。
最后两句“传经若问先生学,原异谈玄魏晋风”暗示墓主可能是一位传授学问的人物,他的学术风格独特,不同于魏晋时期崇尚玄学的风气,更注重实际和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墓地景象和对墓主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学术传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