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袁文清的诗《答释妙声诗二首(其二)》以深沉的禅意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至人天隐乐有馀",诗人赞美了至高无上的人沉浸在自然之乐中,心境超越世俗的羁绊。"良玉不愿为雕玙",暗喻高洁之人无意于世俗的荣华,宁愿保持本真的状态。
"昂昂盘石大士相,杳杳归雁旁行书",运用象征手法,大士形象如同盘石般坚定,归雁则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在自然中书写出人生的哲理。"白莲解结碧云坐,绿蕉不羡青葱裾",以莲花和绿蕉自比,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不羡慕尘世的繁华。
最后两句"道人翻经悟空假,始信尘世归真如",道出了诗人通过研读佛经,洞察了虚幻与真实的本质,从而坚信尘世中的追求应回归真实与自然。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