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彦周法地弟作出家庵又自为铭作此寄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出家建庵并亲自撰写铭文的赞赏与鼓励。
首句“迂阔庵成又自誇”,描绘了友人建造的庵堂虽略显粗犷,却因主人的自豪而显得别具一格。接着,“要令妙语发天葩”一句,赞美友人的庵堂内将充满智慧与灵性的言语,如同花朵般绽放,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播。
“未容临济终仆地,正赖云门已出家”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两个著名禅师临济和云门的典故,暗示友人的出家行为不仅是为了个人修行,更是在传承佛法,如同临济禅师未能完成其使命,而云门禅师的出家则为佛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巧妙地将友人的出家行为与历史上的伟大禅师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行为的敬仰与期待。
“少日浪曾参泐水,暮年端合在丹霞”两句,通过对比友人年轻时的轻浮与晚年选择出家的坚定,强调了人生经历的转变与成长。泐水和丹霞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修行环境,前者可能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喧嚣,后者则象征着清净的修行之地。这一对比展现了友人从世俗到出家的转变,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最后,“赠君革屣游山去,勘破诸方一笑哗”两句,鼓励友人放下尘世的束缚,前往山林间游历修行,以求得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升华。这里的“革屣”意指换上轻便的鞋子,象征着摆脱旧有的束缚与负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在未来的修行旅程中,将会勘破世间种种迷惑,以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出家建庵行为的赞赏与鼓励,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对个人修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