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登曹亭

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

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

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

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

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

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

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

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

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

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

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

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的《九日独登曹亭》。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点明了时节,菊花未见,节气已显衰败之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表达了诗人不喜饮酒,面对美酒也如同醉酒般无心的状态,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宁静与思考,虽然内心有所触动,但整体上还是保持了一种清明的状态。接下来“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的不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描述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与外界相对隔绝,更突出了其孤独感。“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则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独自漫步山间,面对青山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主题。

后半部分“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尤其是“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等描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最后,“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表达了诗人独享自然之美的喜悦,同时也反感于世俗的喧嚣。“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则体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独特趣味的坚持,以及对世人眼光的无奈与自嘲。“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则是诗人对自身身份与生活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寄常父

愁霏久不霁,翳此白日光。

阴风薄庭柯,落叶堕我旁。

萧条秋气高,百感搅中肠。

侧观南飞雁,肃肃尚有行。

念昔来此土,弟昆各康彊。

二季皆鸑鷟,梧桐殒朝阳。

踟蹰故所游,墟墓草已荒。

会合须臾期,去日一何长。

吾兄近仳别,咫尺非异方。

官守畏简书,羁绊不得骧。

如星限河汉,东西但相望。

江鱼肥可荐,庭菊粲以芳。

峥嵘时节晚,谁与共一觞。

伯氏副边城,苦寒天早霜。

石火虽云煖,不如还故乡。

群飞隘霄极,弱羽因飘扬。

禄薄未足饱,胡为久皇皇。

古人有三高,彼岂悦膏粱。

愿言同斯志,毕景事耕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九月二十九夜作

江城月黑风雨寒,四无人声夜向阑。

有鸟九头天外过,嘤嘤轧轧鸣悲酸。

吹灯灭烛小儿怖,犬呼其邻嘷且怒。

天明日出百怪消,长空踪迹无寻处。

形式: 古风

堂前皂筴树

堂前皂筴树,落叶已如积。

篱上牵牛花,青青照秋色。

四序都几何,推迁半陈迹。

昼短夜益长,晴薄阴易得。

浮云忽以兴,惨惨风自北。

便有挟纩心,人谁顾絺绤。

饥蚊尔胡为,乃欲长肉食。

翼翅不能举,自此且衰息。

形式: 古风

朱君以建昌霜橘见寄报以蛤蜊

赠我以海昏清霜之橘,报君以淮南紫唇之蛤。

橘肤软美中更甜,蛤体坚顽口长合。

开花结子幸采摘,没水藏泥岂蕲得。

二物同时有不同,赋形与性由天公。

请君下箸聊一饱,莫索珠玑向此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