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一)

欲宦乏王事,结主远恩私。

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

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

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想做官却缺少朝廷事务,只能远离皇恩私下结交君主。
做事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非追求名声,散落的书籍随意堆满了帷幔。
寒冬腊月里冰层相连,踏雪摘取园中的葵菜。
皇帝的圣明像烛光照亮四方,但小小臣子我似乎被遗忘了。

注释

欲宦:想做官。
乏:缺少。
王事:朝廷事务。
结主:结交君主。
远恩私:远离皇恩,私下交往。
为身:为了自己。
不为名:不是为了名声。
散书:散落的书籍。
徒:只是。
满帷:堆满帷幔。
连冰:冰层相连。
上冬月:寒冬腊月。
披雪:踏雪。
拾园葵:采摘园中的葵菜。
圣灵:皇帝的圣明。
烛区外:照亮四方。
小臣:小官员,指自己。
良见遗:似乎被遗忘。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渴望脱离官场纷争,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开篇“欲宦乏王事”表明诗人对仕途已感到厌倦,而“结主远恩私”则是希望能够保有君主赐予的恩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还渴望官位。

接着,“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一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追求个人宁静生活而非功名利禄的心态。诗人更愿意将时间花在阅读和学习上,即使书籍充斥,也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则描绘了一幅冬日隐居生活的画面。诗人不惧严寒,在连天的冰冷中依旧享受着阅读和园中活动的乐趣。这里,“连冰上冬月”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披雪拾园葵”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体现出诗人与大自然亲近的心态。

最后,“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的清醒判断力。即便在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中,诗人也能保持着对世事的洞察和理智,这种能力如同“圣灵”般超脱凡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个人宁静追求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种生活中所保持的清醒和理性。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五)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四)

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王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二)

曀曀寒野雾,苍苍阴山柏。

树回雾萦集,山寒野风急。

岁物尽沦伤,孤贞为谁立。

赖树自能贞,不计迹幽涩。

形式: 古风

学陶彭泽体诗

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

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

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

提瑟当户坐,叹息望天河。

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