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閒吟》由明代诗人王绂创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句“原来非有亦非无,万化流行共一途”,开篇即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奥秘,强调了存在与非存在的辩证关系,以及万物变化的统一性。这里的“非有亦非无”并非简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指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视角下的存在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宇宙本体的深刻理解。
接着,“先要胸中存见识,还须事上著工夫”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认识世界与实践的重要性。诗人认为,要真正理解宇宙万物,不仅要具备正确的认知(胸中存见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积累经验(事上著工夫)。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儒家“知行合一”的理念。
“阳回大地和风满,影落千江片月孤”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阳光普照,和风拂面,清冷的月光洒在千江之上,形成一片孤独的倒影。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孤独的思考。
最后,“得此见成消息了,芳菲随处可提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悟。在理解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后,诗人认为生命中的美好随处可见,如同春天的花朵般绽放,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随时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整体而言,《閒吟》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追求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