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返回其隐居之地的场景。开篇“避世怀孤往,为庵近五峦”表达了道士逃离尘世,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为庵"意味着建造或拥有一个简单的住所,而"近五峦"则描绘了一处被群山环抱的清幽之地。
接着“出无人作伴,归有鹤相看”进一步强调了道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尽管他在外出行时孤独无伴,但回到庵中,却有鹤为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自足和宁静。
“老石苔衣净,深山瀑布寒”则是对道士居所环境的一种生动描写。"老石"表明这一地区岩石古老,"苔衣"指的是长满了青苔,而"深山瀑布寒"则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界的清冷与静谧。
最后,“自言犹养母,应未得烧丹”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道家修炼之法的期待或追求。"自言犹养母"意味着道士可能在暗示自己仍需像照顾母亲一样地关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而"应未得烧丹"则是说他还没有达到烧制仙丹的境界,暗含了一种修炼之路任重且漫长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道士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至高无上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