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谢丈夜寻天门洞(其一)

三载曾游洞,孤筇此共寻。

哀湍犹谷口,新月况波心。

犬吠疑深寺,人扶见远岑。

维舟不自意,草草得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夜晚探寻天门洞的场景,充满了幽静与神秘的气息。

首联“三载曾游洞,孤筇此共寻”,点明了诗人曾三次游览过此洞,今夜与友人再次一同前往,以“孤筇”(一根竹杖)为伴,暗示了旅程的孤独与探索的勇气。

颔联“哀湍犹谷口,新月况波心”,通过“哀湍”(急流的水声)和“新月”(明亮而清新的月光),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谷口聆听流水的低语,又在波心欣赏新月的倒影,自然之美与时间的流转交织在一起。

颈联“犬吠疑深寺,人扶见远岑”,运用了听觉与视觉的对比,犬吠声似乎来自远处的寺庙,增加了旅途的神秘感;而“人扶见远岑”则描绘了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远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以宁静与深远之感。

尾联“维舟不自意,草草得登临”,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探险的意外收获与满足之情。原本只是随性而行,却意外地登上了山顶,这种不经意间的惊喜,让整个旅程更加难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寻洞之旅的静谧、神秘与惊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8)

沈一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谢丈夜寻天门洞(其二)

渺渺回林壑,迢迢上石梯。

屡逢春树歇,渐与暮天齐。

云护松杉古,烟沈虎豹迷。

中峰结茅屋,记得有人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莼湖

烟水最幽绝,遥空晚气凉。

潜虬弄波阔,去鸟曳云长。

艇进参差浦,花生远近香。

萧疏丘壑意,独立万山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三月三日滁州

古堂七日容高卧,上巳春阴眼乍开。

纳纳乾坤谁主客,冥冥风雨自楼台。

飐墙银杏可三丈,窥户黄鹂能百回。

韦涧欧亭俱不恶,登临空羡掌中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滁州道中雨

滁州城郭接天还,高下肩舆春雨间。

古坂长桥泥滑滑,苍林幽谷水潺潺。

溪要半渡迟回马,树顶时摩出没山。

行路苦难真自哂,题诗聊复破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