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州王氏林亭

短彴疏篱入野扃,竹烟松露满襟清。

奔湍激险飞寒响,弱蔓穿深挂晚英。

惜去更观曾画壁,记来重注旧题名。

门前便是红尘道,谁肯同过洗俗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简陋的小桥穿过稀疏的篱笆进入野外,竹林雾气和松露的清香充满衣襟。
急流湍急,发出寒冷的声音,纤细的藤蔓深入深处,挂着傍晚的花朵。
怀念离去时曾见过的壁画,重提旧日题写的名字。
门前就是繁华的红尘之路,谁能一起走过,洗净世俗的尘埃?

注释

短彴:简陋的小桥。
疏篱:稀疏的篱笆。
野扃:野外的门扉。
竹烟:竹林雾气。
松露:松树上的露珠。
满襟清:充满衣襟的清新。
奔湍:急流。
激险:湍急。
飞寒响:发出寒冷的声音。
弱蔓:纤细的藤蔓。
晚英:傍晚的花朵。
惜去:怀念离去。
曾画壁:过去的壁画。
记来:重提。
旧题名:旧日题写的名字。
红尘道:繁华的红尘之路。
洗俗缨:洗净世俗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与不屑。开篇“短彴疏篱入野扃”,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给人一种恬静自然的感觉。而后“竹烟松露满襟清”则更深化了这一氛围,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新的空气。

紧接着,“奔湍激险飞寒响”,景象转换为山涧流水,声势雄伟,形成与前半部分的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更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世界的起伏。“弱蔓穿深挂晚英”则又回归到柔和细腻的描写之中,这里的“晚英”或许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事物的凋零。

诗人的情感在“惜去更观曾画壁,记来重注旧题名”这两句中得到释放。诗人对于过往的美好不忘怀,对于历史的印记充满敬意。这既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和文化的尊崇。

最后,“门前便是红尘道,谁肯同过洗俗缨”则显露出诗人的超脱之心。这里的“红尘道”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纷争,而诗人却选择了远离这些,寻找一条清净之路。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展现,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回忆的交织,构建了一幅诗人内心世界的图景。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于过往与传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田舍

园林晓气清,篱巷夕阳明。

石窦闻寒碓,烟坡见晚耕。

豚蹄供祷赛,龟壳问阴晴。

欲识丰年乐,一村鸡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石左藏挽诗二首(其一)

世泽传清范,戎韬演秘谋。

雄藩未赐节,大壑忽移舟。

谢氏胡床在,羊公羽扇收。

光华归令子,何恨掩泉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邛州东园晚兴

公休时得岸轻纱,门外谁知吏隐家。

斗鸭整群翻荇叶,乳乌无数堕松花。

携琴秀野弹流水,设席芳洲咏落霞。

向晚双亲共诸子,相将来此乐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再送师厚

久使西南此召还,鹿头东去渐云山。

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

财利文书犹络绎,边防田地已朱殷。

奇谋不吐将何用,况是归临咫尺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