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独坐》由金代诗人程自修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时内心与外界的交融与思考。
首句“终南在吾目”,以终南山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接着“秋色远接应”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情感的呼应,展现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美。
“谁招天外翠,来作窗中靓”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远处的翠绿山色比作是被邀请进入室内,为室内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心境的契合。
“娟娟初画眉,盈盈独临镜”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化妆的场景,这里的“娟娟”、“盈盈”不仅形容女子的美丽,也暗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
“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心灵的联系,云散之后,万物显得更加清晰,月亮升起,心灵如同明镜一般清澈明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纯净。
最后,“我欲往从之,有客誇捷径。洗耳复洗耳,松风入清听”展现了诗人想要深入探索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想法,同时也借由“洗耳”这一动作,强调了倾听自然与内心声音的重要性,而“松风入清听”则以松林中的风声,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音的深深沉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内心纯净的追求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