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七首(其二)

明珠杂鱼目,琬琰博羊皮。

真有赝夺者,贵以贱易之。

大巧不若拙,大黠不若痴。

龙光閟华室,臭腐化神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汪珍的《秋怀七首》之二,通过对比真伪、巧拙、智愚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龙光与臭腐的转化,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世事的洞察。

首先,“明珠杂鱼目,琬琰博羊皮”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真正的明珠与鱼目、珍贵的琬琰与低劣的羊皮进行对比,形象地描绘出真伪难辨、价值错位的社会现象。这里“明珠”与“鱼目”、“琬琰”与“羊皮”的对比,寓意着世间存在着真假难分、良莠不齐的情况,强调了辨别真伪的重要性。

接着,“真有赝夺者,贵以贱易之”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真伪之间的冲突与交换,揭示了社会中价值判断的混乱状态。这里的“真”与“赝”、“贵”与“贱”的对立,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真假、优劣时的困惑与选择的艰难。

随后,“大巧不若拙,大黠不若痴”两句则提出了对智慧与行为的反思。通过对比“大巧”与“拙”、“大黠”与“痴”,诗人表达了对过分追求技巧与机智的批判,认为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往往体现在简单、直接的行为上,而非复杂的手段或过度的聪明。

最后,“龙光閟华室,臭腐化神奇”两句,以龙光隐藏于华室、臭腐转化为神奇,象征着事物内在价值的潜在性和转化的可能性。这里“龙光”与“臭腐”的对比,寓意着看似平凡甚至负面的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蕴含着非凡的力量和转变的可能,强调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真伪、巧拙、智愚以及事物内在价值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富有哲思性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27)

汪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工诗,隐居黄山下,时称南山先生。有《南山先生集》

  • 字:聘之
  • 籍贯:宁国太平

相关古诗词

秋怀七首(其三)

幽兰生当户,虽香为人锄。

紫燕巢绮幕,虽美非安居。

丰狐窃文柄,蒺藜掩嘉蔬。

奈何将蹄涔,纳子以尾闾。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秋怀七首(其四)

潇潇三日雨,苒苒度残暑。

草木行变衰,岂不感节序。

荒园有络纬,日夕促机杼。

念汝戒衣裘,所思恨修阻。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秋怀七首(其五)

耿耿夜气清,索索风叶劲。

天空河汉清,露下桑柘净。

羁鸟怀高栖,潜鱼乐深泳。

私忧抚良图,敛退遂幽屏。

辗转夜达晨,屋山横斗柄。

形式: 古风

秋怀七首(其六)

蔡泽困牧豕,宁戚隐饭牛。

古来贤达人,未遇多沈浮。

任安惜去卫,王粲仍依刘。

嗟嗟古人心,乃与今日侔。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