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并序(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巾。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注释

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去:离开。
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
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
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
辍:中止,停止。
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
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
逮:至,到。
狂秦:狂暴的秦朝。
区区:少,为数不多。
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
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绝世:指汉代灭亡。
六籍:指六经。
亲:亲近。
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
走:奔跑。
“不见”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快饮:痛饮,畅饮。
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
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失落和个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之情的诗。诗中"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表明自古以来的正道已经远去,世间真实可贵的东西变得稀少。接着"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则描绘了诗人对于恢复纯净本真的渴望和努力。

在"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一句中,虽然没有祥瑞之物的到来,但通过礼乐的修复,文化得到了短暂的更新。然而这种更新是有限的,正如"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所示,历史的长河中,美好的东西往往被湮没,直至像秦朝那样的暴政时代。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被摧毁的无奈和悲痛。随后"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则是对那些为保持和传承正统之道而辛勤付出的前贤之人的赞誉。

在"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失落的文化遗产无法寻回的痛苦,以及个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两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解脱之道,即借酒浇愁,以此来逃避现实世界的纷扰和失望,同时也表现了对朋友宽容理解的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文化哀叹和个人理想的悲歌,通过诗人的饮酒之举,表达了对于传统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春花(其五)

枝上疏疏花启房,轻绡重锦迭为裳。

更分深浅两般色,不作寻常一面妆。

蕣有红华须斗艳,兰虽清节亦交香。

吟翁未畅先投笔,为与东君咏海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海

浩荡天无极,潮声动地来。

鹏溟流陇域,蜃市作楼台。

齐鲁金泥没,乾坤玉阙开。

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西墅草堂歌

先人结庐深山中,布衣蔬食一亩宫。

青山层叠列画障,绿树槎枒映帘栊。

门迎流水蓼花湾,牧唱樵歌竞往还。

琴樽无恙尘嚣静,指点深林莫霭间。

有明末运干戈里,黄巾赤眉纷如蚁。

淮南十家九家空,眼看城郭生荆杞。

先人仓皇走避兵,茅屋倾攲茂草生。

汗莱满目牛羊下,野水争流禽鸟鸣。

五十年来成幻梦,斜阳废墅少人行。

吾先君子长太息,欲将旧宅重经营。

手持钱帛告田父,昔吾先人此环堵。

多年侵夺勿复言,梁燕飞来知故主。

茅茨重剪土重筑,酾酒诸昆共挥麈。

竹苞松茂好相期,莫忘先人庆宁宇。

袛今摇落又西风,一带枫林绕屋红。

明月空传天子诏,岁时瞻仰付村翁。

形式: 古风

和郑润甫提举见寄(其二)

长身如病鹤,吟苦如蟋蟀。

顾此憔悴姿,痴生年八秩。

举世皆好竽,老夫方鼓瑟。

梅花莫笑人,茅檐炙朝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