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五首

高门连曲沼,上有泮宫台。

芹藻莽不复,菰蒲弄风埃。

灵光突其右,荒秽良可哀。

两阜爪距地,驱车俨临淮。

鸡虫争得失,扰扰胡为哉。

何如袖春服,行歌与时偕。

我来晞白发,归咏同此怀。

柴桑志童冠,寤寐须偕来。

酌逵洗逸盼,雅趣孰此偕。

步雩习风腋,自觉聪明开。

形式: 古风

翻译

豪门连着弯曲的池塘,上面有学宫的高台。
水芹和菖蒲已不再繁茂,只有菰蒲在风尘中摇曳。
神灵的光芒从右边照耀,荒芜杂乱令人悲哀。
两座土丘像鸟爪抓地,驾车而来,临近淮河边。
鸡虫之争,得失何足挂齿,为何如此纷扰呢?
不如穿上春衣,随季节而歌,自在游走。
我来此晒白发,回去后也会吟唱同样的情怀。
柴桑之地,期待童心未泯的朋友,无论日夜都相伴。
举杯于通衢,洗涤心灵的疲惫,谁能共享这份雅致?
在雩风中漫步,顿觉智慧开启,心境开朗。

注释

泮宫:古代学校。
芹藻:水草。
荒秽:荒凉杂乱。
爪距:比喻土丘形状。
淮:淮河。
鸡虫:比喻微小的事物。
胡为:为什么。
春服:春季的衣服。
偕:一起。
柴桑:地名,陶渊明故乡。
童冠:保持童心的人。
逵:大路。
逸盼:超脱的眼光。
步雩:在雩台散步。
聪明:智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哀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时光的眷恋和对当前状态的感慨。

开篇“高门连曲沼,上有泮宫台”两句,设定了一种雄伟而又有些荒凉的画面。随后“芹藻莽不复,菰蒲弄风埃”则描绘出一片萧瑟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

“灵光突其右,荒秽良可哀”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接着“两阜爪距地,驱车俨临淮”则通过动作和景色,表达了一种探寻历史遗迹的心情。

“鸡虫争得失,扰扰胡为哉”这两句诗,透露出一种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与困惑。紧接着“何如袖春服,行歌与时偕”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虽然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参与。

“我来晞白发,归咏同此怀”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年龄已经增长,对于过往美好的回忆仍旧珍藏在心中。最后“柴桑志童冠,寤寐须偕来。酌逵洗逸盼,雅趣孰此偕。步雩习风腋,自觉聪明开”则是诗人对于年轻时的誓言和理想依然珍视,并且在生活中保持着一种清醒而又充满智慧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六首

壮哉景陵宫,龟屃极神猛。

洪惟大庭库,制度合雄骋。

圣世尚封崇,功拟天地并。

中天怪事发,灵长转俄顷。

我登望岳台,一慨心自领。

涿鹿策奇勋,自谓出天幸。

大运旋丸棋,捧首归旧鼎。

富贵积金台,础砾掩营屏。

倘无六籍在,讵免胥狒犷。

下土位人上,奈何不深儆。

形式: 古风

和元遗山太山古句

我来拜邹鲁,舟过歌凤台。

登峄仰东蒙,自谓高矣哉。

及登东山顶,天级真难阶。

河渎走罅漏,嵪陵塌埏垓。

己大物自小,夙学得所谐。

圣贤分地步,高下随其材。

于道既有觉,沿崖剔碑苔。

七十二君者,谬迷良可哀。

王侯鬨蚁穴,休王滋无涯。

三千六百期,治忽知几回。

悠哉身后史,聊尔生前杯。

大块囿躯壳,客气行风雷。

神功一收敛,非去亦非来。

试出亭毒表,岱峰赤微埃。

安得铁柄帚,埽尽兀突堆。

上下一无极,释然畅虚怀。

平明下山去,天门挂芒鞋。

金童玉女夹道迎,鸾铃凤翟红云开。

道逢明复与守道,拊肩携手歌崔嵬。

谓予如欲看白日,请骑黄鹄同上无色空界外。

苍梧帝子正与彼,倏忽混沌高卧真蓬莱。

形式: 古风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四首

西偏颜乐园,屋角接圣境。

想当坐忘时,聪明尽黜屏。

上植松数株,下种麻千顷。

蛛网结秋丝,绵密藏废井。

东连胜果寺,元此诞庄颖。

象教剥床肤,所事终不永。

兴亡有定在,虽帝不可请。

缅想书云时,五色垂灿炳。

三家浚深井,录讫水亦冷。

卓卓正宪祠,蒸尝犹定省。

金縢宗老心,复辟直要领。

照影吊伯禽,抱渴空望绠。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和李太白泰山一首

泰山天地极,邹鲁圣贤关。

周匝二千里,卓然位其间。

五文合泗水,八荒无竞山。

扶舆清淑运,日夜何曾闲。

尼山连峄阜,岂徒翠浮鬟。

轩辕与羲皞,孔孟垂曾颜。

正气尽此出,高哉其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