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曾闻西蜀境,独有大峨殊。
雪色何年岁,佛光定有无。
狖声当夜激,鸟道折云趋。
远觅心初歇,应明系里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宗道在游览西蜀大峨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宗教信仰的深刻感悟。
首句“曾闻西蜀境,独有大峨殊”开篇即点出大峨山的独特之处,引人入胜。接着,“雪色何年岁,佛光定有无”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山中之景,以雪色和佛光为载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宗教神秘的思考。接下来,“狖声当夜激,鸟道折云趋”描绘了夜晚山中的动物之声与曲折蜿蜒的山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远觅心初歇,应明系里珠”则表达了诗人寻觅心灵平静的过程,以及对内在真理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双重探索,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
不详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不见士行久,音容两地疏。
迢遥千里外,珍重八行书。
评骘唯山鸟,升沈悟沼鱼。
袖书那忍置,一诵一踌躇。
浮世何多事,祗园早息机。
定僧惊果落,沙鸟触帆飞。
香积初分饭,旃檀欲染衣。
诗坛兼法社,此会百年稀。
怪尔新诗好,居然下里稀。
眉端沧海色,江上白云衣。
鼓楫三湘去,携图五岳归。
能令名利客,一倍宦情微。
亦有翻飞兴,兹游未可攀。
所谈客里路,是我梦中山。
弱羽经年去,孤鳞万里还。
入春佳事少,见尔一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