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其一)

逢山未惬意,落日更移船。

峡寺缘溪径,云林带石泉。

钟声先度岭,月色已浮川。

今夜岩房宿,寒灯不待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前往九华山的途中,对沿途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首句“逢山未惬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山景的初步感受,虽已见山,但心中尚觉不足,期待更多美景。接着,“落日更移船”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为了欣赏更多美景而不断调整行船位置的情态。

“峡寺缘溪径,云林带石泉。”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峡中寺庙沿溪而建,云雾缭绕的树林与岩石间流淌的泉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钟声先度岭,月色已浮川。”这两句则转向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远处寺庙的钟声先于视线抵达,预示着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超然;而月光则洒满河面,赋予夜晚以柔和与神秘的色彩。这种由远及近、由听觉到视觉的转换,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美。

最后,“今夜岩房宿,寒灯不待悬。”点明了诗人今晚将住宿于岩石间的僧舍,虽然没有悬挂寒灯,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却溢于言表。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所见所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其一)

淳气日凋薄,邹鲁亡真承。

世儒倡臆说,愚瞽相因仍。

晚途益沦溺,手援吾不能。

弃之入烟霞,高历云峰层。

开茅傍虎穴,结屋依岩僧。

岂曰事高尚,庶免无予憎。

好鸟求其侣,嘤嘤林间鸣。

而我在空谷,焉得无良朋?

飘飘二三子,春服来从行。

咏歌见真性,逍遥无俗情。

各勉希圣志,毋为尘所萦。

形式: 古风

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其二)

深林之鸟何间关,我本无心云自閒。

大舜亦与木石处,醉翁惟在山林间。

晴窗展卷有会意,绝壁题诗无厚颜。

顾谓从行二三子,随游麋鹿俱忘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有僧坐岩中已三年诗以励吾党

莫怪岩僧木石居,吾侪真切几人如?

经营日夜身心外,剽窃糠秕齿颊馀。

俗学未堪欺老衲,昔贤取善及陶渔。

年来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起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其一)

即看花发又花飞,空向花前叹式微。

自笑半生行脚过,何人未老乞身归?

江头鼓角翻春浪,云外旌旗闪落晖。

羡杀山中麋鹿伴,千金难买芰荷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