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吴存所作,名为《郭录判来板桥访余不值及余至则已行矣乃赋诗追送》。诗中描绘了郭录判来访而诗人未遇的情景,以及诗人对这段错过相遇的感慨。
首联“我来君去如相避,但怪落花流水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与郭录判的偶遇与错过,仿佛是命运安排下的巧合,落花流水的香气似乎在怪责这场意外的错过。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这次相遇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惋惜。
颔联“白日正堪文字饮,青山似笑简书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活动。白天正是适合读书写字的好时光,然而此刻却因郭录判的离去而显得空虚。青山仿佛在嘲笑诗人的忙碌,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的渴望与珍惜。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当前境况的无奈。
颈联“鸣驺道路春光晚,啼鴂园林雨意长”,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道路景象,鸣驺(官府的马车)缓缓行驶,春光渐晚,而园林中却传来鴂鸟的啼叫,预示着雨意渐浓。这一联不仅渲染了环境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自是神交形迹外,剡溪不见又何妨”,点明了诗人与郭录判虽未直接相见,但心灵相通,如同剡溪之水,即使不见,也无妨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超越物质形式的理解,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错过相遇的遗憾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形象生动、情感真挚,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友情和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