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山丝竹;南海衣冠。
这副对联“东山丝竹;南海衣冠。”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代表性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既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信息。
“东山丝竹”中的“东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如东晋时期的谢安曾隐居于会稽东山,后成为文人隐逸生活的代名词。这里的“丝竹”指的是音乐,尤其是指文人雅集时演奏的丝弦乐器和竹制的管乐器,如琴、笛等,象征着高雅的艺术享受和文人风雅的生活情趣。
“南海衣冠”则指向南方的海洋文化,这里的“衣冠”不仅指服饰,更代表了南方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习俗以及对外交流的开放性。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这里的“衣冠”可能暗含着对南方地区多元文化融合、开放包容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东山丝竹”与“南海衣冠”的对比,不仅描绘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广阔与丰富,也体现了对文人雅趣与开放包容社会风气的欣赏与推崇。它不仅是一副门联,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共存的一种艺术表达。
不详
众惧不惧,众疑不疑,其才能继武前勋,方冀再编大事记;
可和议和,可战议战,遗策定宣垂国史,问谁更上治安书?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势,纵横万里金汤。
身经四万日;眼见三百孙。
同谱最相亲,忆白发青灯,昨岁尚陪连夜话;
名山期共往,叹太行盘谷,此生无复并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