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虎

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

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餐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谁知得。

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等闲剔起双眉。

有万里风生八面威。

自踏叶巡山,不离元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

跳下悬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满溪。

收牙爪,且藏身遁迹,独步云归。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生于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
在干枯的树前和岩石边,幽静的泉水旁,饿了就吃,渴了就喝,生活随心所欲。
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穿越密林,树木为之披靡。谁又能理解我的内心。
只求无虑无惧,消除疑惑,轻松挑起双眉。
我如八面威风,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万里风的威力。
独自踏着落叶巡山,始终坚守原地,精神不衰,万物归顺。
纵然从悬崖跃下,吼声震动大地,月光皎洁,山寒水满溪边。
收敛爪牙,暂且隐藏踪迹,独自漫步云端归去。

注释

西山:西方的山。
东谷:东方的山谷。
出没无时:来去不定,自由自在。
枯树:干枯的树木。
幽泉:幽深的泉水。
饱暖随宜: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
纵横:形容行动自如,无所畏惧。
丛林:茂密的森林。
万里风:形容风力强大,遍布广阔。
元所:本来的位置,指内心深处。
一灵不昧:精神清醒,不迷失自我。
百兽皈依:动物们信赖并归顺。
咆哮振地:大声吼叫,震动大地。
月白山寒:月光照亮寒冷的山景。
遁迹:隐藏踪迹,避开人群。

鉴赏

这首元代王玠的《沁园春·虎》描绘了一只自由自在、勇猛无畏的山中老虎的生活。开篇描述老虎生于西山,居于东谷,行踪不定,常在枯树岩前和幽泉涧边觅食饮水,生活随性自然,无拘无束。其性格刚烈,纵情于丛林之中,无人能敌,表现出老虎的威猛形象。

接着,老虎展现出它的智慧与自信,无需忧虑和怀疑,轻易就能震慑四方,连风都为其生威。它独自巡山,守护着自己的领地,灵性不昧,使得百兽敬畏。在月白山寒的夜晚,老虎跃下悬崖,咆哮声震动大地,溪水为之满溢,显示出其力量与气势。

然而,老虎并非一味逞强,当需要时,它会敛起爪牙,隐藏身形,悄然遁入云间,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智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刻画了一只既有野性又富有智慧的老虎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和对动物世界的独特理解。

收录诗词(31)

王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真风子

自小颠狂,平生落魄,放浪飘蓬。

把三教玄机,从根识破,包含万象,混沌家风。

问释谈机,问儒说理,问道言丹守个中。

无拘执,但闲来捉虎,怒后擒龙。不分南北西东。

信步逍遥到处通。

向太华峰头,瑶池会上,诗吟万字,酒饮千钟。

足下云生,袖中雷起,剑吐寒光射九重。

真风子,出乾坤之外,劈碎虚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耕

八口之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买吴牛十角,拖犁拽耙,耕翻大地,泼草开荒。

下种依时,移苗应候,裁向中田灌水浆。

灵苗长,看盈畴遍野,处处风光。秋来雨顺时康。

有黍米凝珠滴露香。

向六时勤顾,三更不睡,呼男呼女,采取回仓。

击坏讴歌,烹鸡酌酒,妇乐夫欢饮一觞。

无他事,但存诚守朴,稽首羲皇。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渔

不种田园,投闲江海,远绝尘踪。

保一家性命,扁舟为屋,随机应舵,逐浪乘风。

九曲江头,三元潭里,直把银钩堕水中。

波深底,把金鳞钓出,回棹孤峰。三男三女和同。

向砂锅净洗热炉烘。

或敲冰煮茗,渴饮一碗,得鱼换酒,共酌三钟。

蓑衣解开,箬笠放下,醉唱升平月满篷。

江天阔,看一篙点处,粉碎虚空。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樵

家住孤峰,门临曲涧,木作横桥。

与世事相违,心求活计,蓑衣挂体,斧柄悬腰。

出入玄关,往来幽径,直上高山采古樵。

时攀就,把千枝攒簇,一担平挑。归来快乐逍遥。

且放下千斤饮一瓢。

这日用家常,随缘随分,今朝明日,自有新条。

一曲高歌,三声短笛,遏断行云透碧霄。

其中乐,有山猿献果,四皓相招。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