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胡若思宾客》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联“乐静忘忧养性灵,豫章城外一茅亭”,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选择远离尘嚣的豫章城外,搭建了一座简朴的茅亭,以享受宁静生活,忘却忧愁,滋养心灵。这里“乐静”二字直接点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与追求,“忘忧”则体现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愿望。
颔联“窗涵南浦千寻碧,门对西山万叠青”,进一步描绘了茅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南浦碧水千寻,映入窗内,西山绿树万叠,映入眼帘,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一片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涵”字生动地描绘了碧水倒映在窗户上的景象,“对”字则形象地表现了门与西山相对的场景,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颈联“每羡林泉归倦翼,独怜江海尚浮萍”,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他羡慕倦鸟归林、鱼跃于渊的自由状态,同时也对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怜悯。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外界纷扰的鲜明感受。
尾联“已知安邑浑无累,犹有人求伏氏经”,诗人自述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不再为世俗所累,但仍然有人在寻求古代圣贤的智慧。这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精神境界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他人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尊重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