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若思宾客

乐静忘忧养性灵,豫章城外一茅亭。

窗涵南浦千寻碧,门对西山万叠青。

每羡林泉归倦翼,独怜江海尚浮萍。

已知安邑浑无累,犹有人求伏氏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此诗《寄胡若思宾客》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联“乐静忘忧养性灵,豫章城外一茅亭”,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选择远离尘嚣的豫章城外,搭建了一座简朴的茅亭,以享受宁静生活,忘却忧愁,滋养心灵。这里“乐静”二字直接点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与追求,“忘忧”则体现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愿望。

颔联“窗涵南浦千寻碧,门对西山万叠青”,进一步描绘了茅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南浦碧水千寻,映入窗内,西山绿树万叠,映入眼帘,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一片宁静与和谐。这里的“涵”字生动地描绘了碧水倒映在窗户上的景象,“对”字则形象地表现了门与西山相对的场景,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颈联“每羡林泉归倦翼,独怜江海尚浮萍”,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他羡慕倦鸟归林、鱼跃于渊的自由状态,同时也对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怜悯。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外界纷扰的鲜明感受。

尾联“已知安邑浑无累,犹有人求伏氏经”,诗人自述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不再为世俗所累,但仍然有人在寻求古代圣贤的智慧。这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精神境界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他人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尊重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己酉元夕偕行俭学夔公绪百鍊并携稻秫市中观灯遂过退庵小酌即席赋诗得谁字

貂帽藜筇信所之,良朋稚子暮追随。

物情已觉春光好,烛影还于月色宜。

一世缁尘空老大,几人白首共襟期。

今宵且对灯前醉,来岁灯前知对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参议赴广东

二十馀年联近侍,挥毫常在凤凰池。

每怜分署疏欢聚,况及逢春又别离。

满地绿阴榕树合,绕檐红颗荔枝垂。

时平画省多公暇,预想清吟续隐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早朝应制

天香初引玉炉熏,日照龙墀綵仗分。

阊阖九重通御气,蓬莱五色护祥云。

班联文武齐鹓鹭,庆合华夷致凤麟。

圣主临轩万年寿,敬陈明德赞尧勋。

形式: 七言律诗

从狩密云早发次韵幼孜

鸡鸣沧海浴朝暾,起换征裘倒别尊。

上马好音喧鼓吹,逼人清气满乾坤。

旌旗云拥中军幄,剑戟霜明列校屯。

载笔从容侍田猎,暮年有幸共承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