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忠顺的作品,名为《留题涪州石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七十二鳞波底镌,一衔蓂草一衔莲。” 这两句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水生生物与植物共存的画面。"七十二鳞"暗指鱼类,"波底镌"则是说鱼儿在水波下自由游弋;"一衔蓂草一衔莲"则表现了鱼儿嘴里带着水草和荷花,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出来非共贪芳饵,奏去因同报稔年。” 这两句诗是说这些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即使有机会享用美味,也不与世间争斗,它们只是按自己的规律生长,每到丰收的季节便自然而然地繁衍后代。
“方客远书徒自得,牧人嘉梦合相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方客"指的是旅途中的游子,他们或许在遥远的地方书写着自己的心声,但最终也只能是个人的一己之见;"牧人嘉梦"则意味着普通百姓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安居乐业。
“前知上瑞宜频见,帝念民饥刺史贤。”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前知上瑞"是说先前的吉祥征兆应该常常出现,让人们感受到天子的恩泽;"宜频见"则强调这些美好事物应当经常被看见,成为常态;"帝念民饥刺史贤"表达了希望统治者能够关心民众的饥饿问题,并且提拔有才能的人才来处理国家大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清廉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