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城

曰自战国争雄来,何城不荒为垒培。

治乱兴废讵足哀,矧无名号寒於灰。

晋壤剖裂分家陪,魏至文侯功业恢。

三师经术王迹开,五臣禦侮强敌摧。

况有成子相君才,吴起将兵亦伟哉。

内咨礼乐古典该,外强师旅腾风雷。

足尊天子朝灵台,乌用此城高崔嵬。

城之峻矣维其颓,宫之广矣今蒿莱。

黍离兴难悲邅回,如侯万国徒尘埃。

一时火炽俄烬煨,惟有陋俗知营财。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自从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以来,哪座城池不是因战争而荒废,被用来堆砌防御工事。
国家的治理与衰败并不值得过分悲哀,更何况那些无名的遗迹比灰烬还要冷寂。
晋国的土地分裂,各家族相继兴起,魏文侯的功绩尤其显著。
儒家经典开启王道,五位大臣抵御外侮,打败强敌。
更有成子这样的贤相辅佐君主,吴起领军更是英勇非凡。
国内咨询礼乐典章,对外则强化军队,威震四方。
足以尊崇天子,朝拜神灵,这座城为何要如此高大?
城池再高也终将倾颓,宫殿再广现在也只剩荒草。
《黍离》的哀歌令人悲伤,昔日诸侯如今只化为尘埃。
一时的繁华转瞬即逝,只剩下陋习追求财富。

注释

曰:说。
战国:战国时代。
荒:荒废。
垒培:防御工事。
治乱:治理与混乱。
兴废:兴盛与衰败。
讵:岂,难道。
寒於灰:比灰烬还冷寂。
晋壤:晋国的土地。
分家陪:分裂成多个家族。
文侯:魏文侯。
三师:指儒家学者。
经术:经典学问。
王迹:王者之道。
摧:打败。
成子:成子(人名)。
相君才:辅佐君主的才能。
吴起:著名将领。
内:国内。
礼乐:礼仪音乐。
古典:古代典籍。
外:对外。
灵台:神灵的祭坛。
乌用:何必。
崔嵬:高大。
峻矣:高峻。
维:只是。
颓:倾颓。
蒿莱:荒草。
黍离:《诗经》篇名,表达亡国之痛。
邅回:曲折反复。
徒:只。
火炽:炽热。
烬煨:灰烬。
陋俗:陋习。
营财:追求财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瞻所作的《魏文侯城》,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魏文侯时期繁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辉煌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诗人首先指出战国时期城池多因战争而荒废,然后聚焦于魏文侯的功绩,赞扬他文治武功,如晋壤分裂时的稳定与统一,以及吴起等贤臣的辅佐。然而,诗人也暗示了这些成就最终都会随时间消逝,宫殿如今已成荒芜,只有陋俗尚存,财富转瞬即逝。

"黍离兴难悲邅回"引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衰败的哀叹。诗人认为,即使魏文侯城再高大壮观,也抵不过世事变迁,犹如尘埃般微不足道。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

赵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犹月仓廥,三十六峰中。

形式:

满江红.寿云山章尚书

看尽公卿,都输与、云山居士。

肯掉了、龙章金印,归来闾里。

云染笔头成五色,山来胸次堆空翠。

更结庐、近在白鸥边,弄烟水。祗恐怕,明天子。

黄纸唤,先生起。教依前插脚,孔鸾丛里。

岩壑烟沙真作戏,貂蝉衮绣从兹始。

酌凤凰、池沼九天浆,三千岁。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诗一首

青嶂横开高几重,巉岩直上半天中。

虚明洞口千年久,澄澈流来一溜通。

海蚌张颐方吸月,云龙奋迹遂乘风。

隼旗出有随轩雨,指日秋成贺岁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道过遂县泊舟瞻大像有作

成佛经千祀,镌崖已一章。

为怜尘世病,故作大医王。

黄面无苔藓,青螺奈雪霜。

滩声门外转,万古阅舟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