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亭独宿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

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轻轻地下了床,走到墙壁旁,纱罩的烛光昏黄而微弱
半夜醒来独自睡不着,感觉仿佛住在了僧人的禅房

注释

悄悄:动作轻柔,不发出声音。
壁下床:从床边下来,靠近墙壁。
纱笼:用纱布做成的灯罩,用于柔和光线。
耿残烛:蜡烛只剩下一点,光线昏暗。
夜半:深夜。
独眠觉:独自醒来,无法入睡。
疑在:好像在。
僧房宿:僧侣居住的房间,这里指代清冷寂静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夜晚景象。"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一句,通过对墙边床上细微声响和纱窗中蜡烛摇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宁静与孤独氛围。"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则表达了诗人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偶尔惊醒时分不清自己是否睡在寺院的僧房里的迷茫和梦境交织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和心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宿于北亭时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既有对夜晚宁静美好的享受,也不免带有一丝孤寂与迷惘。白居易以其鲜明直接的笔法,将这种复杂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北窗三友

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

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

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

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

一弹惬中心,一咏畅四肢。

犹恐中有间,以酒弥缝之。

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

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期。

嗜酒有伯伦,三人皆吾师。

或乏儋石储,或穿带索衣。

弦歌复觞咏,乐道知所归。

三师去已远,高风不可追。

三友游甚熟,无日不相随。

左掷白玉卮,右拂黄金徽。

兴酣不叠纸,走笔操狂词。

谁能持此词,为我谢亲知。

纵未以为是,岂以我为非。

形式: 古风

北窗竹石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形式: 古风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梦中那及觉时见,宋玉荆王应羡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卯时酒

佛法赞醍醐,仙方誇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

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