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我带着两支赤羽箭,漫游在燕赵这片土地。
天狼星正是射箭的好时机,满腔热情无时不在燃烧。
我在洪波台上检阅军队,倚剑遥望那遥远的玉门关。
虽然未能像终军那样愿以长缨系越,但此刻我志向已决,直指燕然山。
风吹动着龙虎旗帜,仿佛昔日的歌声和钟声再次响起。
击筑的乐声在月下回荡,投壶游戏使我心情开朗。
我知道只要百战百胜,必定能扫平敌寇,凯旋而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士在战场上的豪迈情怀和英勇气概。诗人以第一人称"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开篇,立刻展现了其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态度。"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则是说这位将士对战事的关注和准备,一刻不停地保持警觉。

接着,"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将士在高台上观赏军队、手持长剑眺望边关的情景,显示了其对于战事的严肃和对国防的重视。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以及在取得胜利后要前往燕然山的愿望。这里的"请缨"是指请求解下军中用以识别敌我之物,而"不系越"则暗示即将获胜,已经无需再区分敌我。

以下几句"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场面和士兵们的英勇气概。"风引龙虎旗"形象地展示了军旗在风中飘扬的情景,而"歌钟昔追攀"则传达了一种对往日胜利的怀念和赞美。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中的"击筑"是指敲打战鼓以激励士气,而"投壶"则是一种放松心情、消除忧虑的方式。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胜利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一句凸显出诗人对于连续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以清除所有敌人的勇气。"鬼方"在这里代表着敌对势力,而"还"则是指回到故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激昂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将士们的豪迈情怀和战无不胜的英勇形象。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埽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形式: 古风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