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蚕妇词》由清代诗人吴求所作,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与贫富差距。诗中以蚕妇的辛勤劳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与豪门贵族的奢华对比。
首句“养蚕蚕妇寒且饥”,开门见山地描绘了蚕妇在寒冷与饥饿中辛勤养蚕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悲苦的基调。接着,“新丝已上邻人机”一句,点明蚕妇们辛劳所得的新丝,被用来织成锦缎,供他人裁制舞衣,形成鲜明的反差。
“但听机声日夜急,织成锦缎裁舞衣”两句,通过机声的日夜不停,形象地表现了劳动的繁重与时间的紧迫,而这些成果最终却服务于豪奢的宴会与舞蹈,进一步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豪门日夜酣歌舞,亦是贫家小儿女”一句,将豪族的享乐与贫家的劳苦并置,强调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鸿沟。最后,“曾闻舞罢复裁新,那知劳者多辛苦”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贫苦劳工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