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十一首(其十)

黄鹄羽翼长,一举思千里。

幼安本中原,乘桴走东海。

举世方尚同,远引存吾志。

流风渐异俗,敦礼化邻鄙。

子鱼平生友,胡乃不相委。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咏逸民十一首(其十)》由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通过对黄鹄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独立不迁、坚守自我志向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黄鹄羽翼长,一举思千里”以黄鹄展翅高飞的形象,象征着逸民追求自由、向往远方的精神。黄鹄拥有长而有力的翅膀,一旦振翅,便能飞跃千里,这不仅展现了黄鹄的飞行能力,也暗喻了逸民超越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决心和勇气。

接着,“幼安本中原,乘桴走东海”,通过对比幼安(这里指黄鹄)从中原到东海的迁徙,进一步强调了逸民不拘一格、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特性。幼安原本生于中原,却选择乘木筏远渡东海,这一行为象征着逸民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追寻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梦想。

“举世方尚同,远引存吾志”则揭示了逸民与世不同的精神特质。在普遍追求趋同、随波逐流的社会风气中,逸民坚持自我,保持独立思考,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志向。这种与众不同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个性的尊重。

“流风渐异俗,敦礼化邻鄙”描述了逸民对社会风俗的超越与影响。随着逸民的言行举止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模仿,社会风气开始发生变化,礼仪教化也得以推广至邻近地区。这表明逸民不仅追求个人的自由与独立,还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子鱼平生友,胡乃不相委”表达了对子鱼(可能是指某位与逸民关系密切的人物)的关切与期待。子鱼作为逸民的朋友,应当理解并支持他们的选择,不应抛弃或忽视。这句话体现了友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社会应给予像逸民这样的个体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咏逸民十一首(其十)》通过描绘黄鹄的形象,以及对逸民独特性格、追求与社会影响的描述,展现了赵孟頫对隐士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咏逸民十一首(其十一)

尘事非所便,田园久见招。

归来三径中,蔚蔚长蓬蒿。

虽有荷锄倦,浊酒且自陶。

茫茫大化中,委运将焉逃。

唐虞去已远,由来非一朝。

粲粲霜中菊,采采忘其劳。

形式: 古风

次袁学士上都诗韵

晓日夹云树,春风吹雪山。

飞鹰玄兔碛,饮马白狼湾。

宝带吴钩迥,金矛汉节閒。

将军万里外,不怕二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陈都事云南铨选兼简李廉访

送君铨选使滇池,部落诸夷自品题。

明月梦回夔子北,长风吹度夜郎西。

山连塞雨骅骝滑,花落蛮云杜宇啼。

为问霜台李学士,白头官满尚羁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杭州拱北楼

城上高楼接太霞,令严钟鼓静无哗。

提封内向三千里,比屋同封百万家。

心在江湖存魏阙,身随牛斗泛仙槎。

举头便觉长安近,时倚阑干望日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