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实常闻秋半夜,天台天竺堕云岑。
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霜实表明气候已经转凉,而“常闻秋半夜”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深夜中秋声的敏感和留意。"天台天竺堕云岑",通过对两座名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山峦间云雾缭绕,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清高脱俗。
接着,“如何两地无人种”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中缺乏人为修饰的困惑或者是对自然本身美的赞叹。最后,“却是湘漓是桂林”则点明了这两处山川的具体所在,即湖南的湘江和漓水,以及著名的桂林山水。
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大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地理知识,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学养和胸怀。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水国烟乡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难过。
风情为与吴王近,红萼常教一倍多。
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
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
苦吟清漏迢迢极,月过花西尚未眠。
犹忆故山欹警枕,夜来呜咽似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