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甫下第南归

一番黄纸集群材,南国儒英起草莱。

至宝不逢知己鉴,束书重见下天来。

壮心肯向明时屈,孤愤须临浊酒开。

许有新诗令我听,夜堂还使鬼神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王平甫下第南归》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描绘主人公王平甫在科举落榜后南归的情景,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联“一番黄纸集群材,南国儒英起草莱”以“黄纸”象征科举考试的试卷,将王平甫比作“南国儒英”,暗示他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只得南归。这一联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形象和背景,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失落。

颔联“至宝不逢知己鉴,束书重见下天来”进一步揭示了王平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自认为拥有珍贵的才华(“至宝”),却未遇识才之人(“知己鉴”)赏识,只能带着书籍(“束书”)黯然离开京城(“下天来”)。此联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信念。

颈联“壮心肯向明时屈,孤愤须临浊酒开”展现了王平甫不甘于现状、坚持自我追求的决心。他不愿在大好时代屈服,而是选择借酒浇愁,释放内心的孤独与愤慨。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一种抒发。

尾联“许有新诗令我听,夜堂还使鬼神哀”则预示着王平甫虽然暂时遭遇挫折,但他的才华终将得到展现。他相信自己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新诗,即使是在夜晚的厅堂里,也能让鬼神为之动容。这一联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力量的坚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平甫南归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在科举失利后的复杂心情,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赠历溪张居士

七十人稀九十翁,数椽寒屋历溪东。

俯窥声利非吾事,自得逍遥与古同。

三叠琴心调夜月,一杯茗酌送春风。

趋庭有子明诗礼,善泽源源未可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濮阳氏新阁

宅据中洲四望宽,隔江山势舞青鸾。

岧峣更起千寻阁,汗漫平吞万里湍。

传业有儿须折桂,开樽留客共弹冠。

霜消冰泮春将暖,魏阙遥瞻独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代先书奉迎庐帅元舆待制

倦提椽笔厌承明,帝与兵符帅十城。

箫鼓裂云迎五马,山川收雨引双旌。

藏舟浦暖鱼频跃,教弩台空雁不惊。

入境观风先可喜,秋田高下熟香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许氏乐隐亭

曲水浮基竹绕檐,月华初度晚凉添。

羽觞滟滟荷敷绿,象箸森森笋迸尖。

白眼傲时饶阮籍,素琴调曲慕陶潜。

城居乐隐能如此,中散风流友弟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