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卖妇谣

东家少妇价万钱,西家大妇五六千。

痴儿肚肠铁石坚,妇人性命徒苟延。

不关恩爱无因缘,又非两情相弃捐。

灶前数日无火烟,腹中饿病何由痊。

官家赈贷解倒悬,予夺已属豪民权。

初来写券涕泗涟,放手恸哭声彻天。

肢体割裂心连牵,恨不死别归黄泉。

明朝捉落江南船,只有去日无归年。

怀中弱息呱呱然,抛掷竟堕蛟螭涎。

风吹落花江水边,蓬漂梗断不复联。

妇人去家何足怜,风俗所系谁之愆。

我今歌此卖妇篇,倩谁写入筝琶弦。

官家早晚开玳筵,一弹一唱公堂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朱朴的《四十卖妇谣》以鲜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贫困家庭卖妻求生的悲惨画面。诗中的“东家少妇价万钱,西家大妇五六千”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妇女的廉价地位,反映出社会经济的不公和贫富悬殊。

“痴儿肚肠铁石坚,妇人性命徒苟延”刻画了丈夫的无情与冷漠,他们对妻子的苦难视若无睹,只顾自己的生存。“灶前数日无火烟,腹中饿病何由痊”进一步描绘了家庭生活的困苦,饥饿和疾病成为常态。

“官家赈贷解倒悬,予夺已属豪民权”揭示了官府救济的无力和地方豪强的操控,普通百姓在灾难面前更加无助。“初来写券涕泗涟,放手恸哭声彻天”则展现了被卖妇女的绝望与悲痛,她们的离别如同生离死别,令人同情。

“明朝捉落江南船,只有去日无归年”预示着被卖妇女的悲惨命运,她们将被送往远方,永无回归之日。“怀中弱息呱呱然,抛掷竟堕蛟螭涎”描述了孩子无辜受累,母子分离的残酷场景。

最后,诗人以“妇人去家何足怜,风俗所系谁之愆”表达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指出这种现象并非个人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问题。“我今歌此卖妇篇,倩谁写入筝琶弦”呼吁人们关注并反思这种社会现象,期待通过艺术形式引起共鸣和改变。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揭示了明朝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323)

朱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家篇

东家起高楼,易主了官债。

西家营墓圹,于制颇有碍。

迁移蚁封垤,弃置如土块。

长绳拽石柱,柱折割尔爱。

君不闻楼台未起鬼先瞰,造物乘除宛然在。

自得还自失,谁成复谁败。

花开花谢由春风,免使他年子孙卖。

形式: 古风

天宁寺前堤岸四十丈许王本仁者舍百金筑成官道董实夫作记余为歌之

寺前古堤四百尺,水激沙崩地卑湿。

年深日远坍近墙,人马交驰路欹侧。

王君克家馀百金,病涉似有忧民心。

麾金买石砌长岸,坦道如砥功何深。

行人伫立惊且叹,中有富儿邪目看。

有钱何不遗子孙,却与他人作閒干。

不知积金遗子孙,子孙为金翻误身。

逋租役占犯刑狱,奢侈荡费随风尘。

王君石堤坚不坏,百年千年镇长在。

不须更道求福缘,仗义散财心独快。

耳傍岂无懊恼词,慷慨勇决真男儿。

世人读书空达理,此道寥寥谁得知。

形式: 古风

古意

千里佳期一夕休,鸟啼花落水空流。

请看石上藤萝月,曾照张家燕子楼。

碧落有情空怅望,春山无伴独相求。

黄金用尽教歌舞,不及卢家有莫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巳日紫峡山人席上

三月三日天气新,杏花飞帘散馀春。

但将酩酊酬佳节,何用浮名绊此身。

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蝴蝶过西邻。

一年好景君须记,能解閒行有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