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燕山八景(其七)道陵夕照》描绘了房山秋日的萧瑟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沧桑感。首句“房山秋气深”点出季节,渲染出浓厚的秋意。接下来,“陵寝久芜没”暗示陵墓荒废已久,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淀与衰败。
“羊马穴苍鼠,麒麟卧秋月”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写出陵墓的荒凉,动物占据废弃的陵寝,麒麟孤独地躺在秋月下,更显凄凉。诗人借景抒怀,感慨昔日的雄图霸业已成过往,帝王的威严与权势已消逝。
“空遗夕照明,遥瞻孤鸟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氛围,只有夕阳余晖照亮这片荒野,远处孤鸟消失在视野中,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感。诗人转向现实,注意到附近仍有祭祀先烈的祠堂,表明对历史人物的尊敬和对传统的坚守。
“雁鱼固无灵,蘋藻礼不缺”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尊重,即使神灵不再显灵,祭祀的仪式仍然不失。然而,“侧闻三史统,南北互驰突”又暗示历史的复杂变迁,南北历史的交织与冲突。
最后,“董狐无其人,于此一惨怛”以董狐的历史典故收尾,表达对公正直言者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真相被掩盖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寓言了世事沧桑和历史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