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的《哭羽甫家兄(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兄弟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句“常时托生死”,点明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如同生死相托一般紧密。接着“易箦不相闻”一句,描述了兄弟间生死离别的情景,暗示了兄弟之间可能因某种原因未能在临终前相互告知,留下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兄弟间的情感深度,也流露出对未能尽到最后关怀的遗憾。
“举世谁知己,偏余独负君。”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理解自己、成为知己的人并不多见,而兄弟之间的关系尤为珍贵。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与兄弟之间的独特情感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完全回报兄弟之情的内疚和遗憾。
“妻亡谁定谥,友在拾遗文。”这两句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人生中的其他重要关系。在兄弟去世后,妻子的谥号由谁来确定?朋友在整理遗文时,是否能全面捕捉到逝者的精神世界?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兄弟之死的哀痛,也触及了对人生意义、价值传承以及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思考。
最后,“冥漠何繇荐,瓣香徒自焚。”表达了诗人对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向逝去的兄弟表达哀思的无奈与痛苦。在冥界,如何才能传达自己的哀悼之情?只能通过焚烧香烛来寄托哀思,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更加凸显了生者与死者之间无法跨越的界限,以及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兄弟之情的深情描绘,以及对人生、死亡、哀悼等主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