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晏母孤节(其二)》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晏母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自惜先人志未酬”,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表达了对自己先辈遗志未能实现的惋惜之情。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感慨。
次句“教儿游学谒诸侯”,转而描述了晏母教育子女,鼓励他们外出求学,拜访诸侯,追求知识与理想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晏母对子女的深爱与期望,也暗示了她对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渴望。
接着,“试看官为题门日”,这一句通过想象的场景,描绘了当官员为某事来到晏家门前时,晏母及其家庭所展现出的礼仪与尊严。这里的“题门”可能是指官员来访时在门上留下印记或题字,象征着晏家的荣耀与被认可。
最后,“何似宾来截发秋”,通过对比,将晏母接待宾客时的慷慨与热情,与“截发秋”这一传统习俗相联系。“截发秋”指的是在秋季为客人剪发,以示欢迎与尊重。此句强调了晏母对待宾客的真诚与周到,以及她家的温暖与和谐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晏母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智慧、勇气与高尚情操,以及她对家族荣誉和社会责任的坚守。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晏母孤节精神的深刻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