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雷峰塔南山小景

钱塘门外西湖西,万松深处古招提。

孤塔昂昂据要会,湖光滟滟明岩扉。

道人安禅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箫鼓。

静者习静厌纷喧,游者趋欢穷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诗朋良独清。

世间名利不到耳,长与梅花作主盟。

嗟我于此无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迹。

天涯暮景盍归来,坐对此图三太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钱塘门外西湖边,万松丛中古庙深。
一座孤独的塔高耸,位于重要路口,湖光倒映照耀山门。
僧人静修正午时,寺外湖面舟船喧闹,箫鼓声起。
静修之人厌烦纷扰,游客寻欢直到天明。
非喧嚣也非寂静,那是何人之地?孤山诗友清雅无比。
世间名利不入耳,梅花常伴左右,共主清幽。
我在此处无所收获,只在山峰前留下足迹。
夕阳西下,该归来了,面对这幅画,我不禁深深叹息。

注释

钱塘门外:杭州的钱塘江边。
万松深处:众多松树环绕的深处。
古招提:古老的佛教寺庙。
孤塔昂昂:孤独的塔高高耸立。
据要会:占据重要位置。
湖光滟滟:湖水波光粼粼。
安禅:佛教静修。
沸箫鼓:热闹的箫鼓声。
习静:习惯于静修。
孤山诗朋:在孤山吟诗的朋友。
名利:名声和利益。
太息:叹息。

鉴赏

诗中以西湖之美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与活跃并存的画面。开篇即以“钱塘门外西湖西”设定场景,再以“万松深处古招提”展现自然之美。孤塔昂昂,显示出独特的地标性,而“湖光滟滟明岩扉”则是对光线与水面交错的细腻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道人安禅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箫鼓”,展现了僧人的宁静生活和湖上游船的热闹景象。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宁静与喧嚣的对比,以及不同的人对待这种环境的态度。

“静者习静厌纷喧,游者趋欢穷旦暮”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活节奏的选择和追求。这里的“静者”与“游者”,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诗的后半部分,“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诗朋良独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既不追逐世俗喧嚣也不沉迷于孤寂生活中人的赞美。这种生活方式,正如“长与梅花作主盟”,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操。

最后几句,“嗟我于此无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迹。天涯暮景盍归来,坐对此图三太息”,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回忆,以及面对美好景致时的情感流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风光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宁静与高洁情操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赠别讲僧若水

道人永嘉老,口作智者语。

坐挥铁如意,宝藏发深贮。

行住自如如,当亦无住所。

踏雪来东山,了不惮修阻。

孤云亦何心,东风复吹去。

索诗赞行色,我敢靳不与。

道人已得道,逢魔犹龃龉。

古气生面目,清流见幽屿。

泠泠微妙音,松风杂寒雨。

九旬谈妙用,况乃超佛祖。

东归花木繁,啾唧鸟雀聚。

道人具眼目,要当反聋瞽。

万事付一笑,钵饭饱亭午。

聊以答道人,瓶巾过水浒。

形式: 古风

赠陈进士

民生委所穷,出仕增轗轲。

家山有蕨薇,归足瘳饥饿。

功名我岂敢,动若手足缚。

太官五斗粟,饱食惭且颇。

老胥抱文书,俾我供吏课。

厌此将毋观,法在恐深坐。

旧书不得读,掩帙充枕卧。

朋游久益落,蹭蹬自老大。

近乃得吾子,听语百忧破。

颜郎见清赏,今子倾一座。

新诗已出人,珠玉落欬唾。

诸生正业儒,风雅久不作。

子意有是哉,吾道便可贺。

形式: 古风

赠禧上人

此寺昔荒寒,蠹黑相撑支。

世尊窘风雨,钟磬出茅茨。

吾祖过而慨,开橐为营之。

一旦黄金宫,突兀清江湄。

其徒则以安,其道犹远而。

吾游童且白,仅乃见此禧。

譬如蒿艾中,蔚然得江蓠。

昂藏老鹤骨,劲瘦寒松枝。

宴坐了无营,孤香对逶迤。

海涛走窗槛,江云翔屋楣。

全收眼界胜,阒与人境辞。

吾方迫远游,未可分清怡。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一落索.东归代同舟寄远

月下风前花畔。此情不浅。

欲留风月守花枝,却不道、而今远。樯外鹭飞沙晚。

烟斜雨短。青山祗管一重重,向东下、遮人眼。

形式: 词牌: 一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