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梅雨润兼旬,暑月不知夏。

溪流三尺强,舟人惊昨夜。

余家有瓜田,蘋藻纷揉藉。

鱼虾失凭依,跳跃至床下。

卑湿畏暮年,扶策升台榭。

难愿方丈食,互市物踊价。

四邻各凄凉,惟有酒可借。

五月藉新白,咀嚼胜枣炙。

闭门人事绝,向晚乌巾卸。

震雷压不住,神龙未遑暇。

或谓蛟为孽,胡不宁尔舍。

旱涝政本农,偏惠及閒架。

皇天无所私,未遽损禾稼。

一洗天下清,作我圣人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翻译

梅雨连绵多时,炎热的夏天仿佛不知晓。
溪水涨了近三尺,船夫惊讶于昨夜的暴涨。
我家有片瓜田,水草杂乱地覆盖。
鱼虾失去栖息之处,跳到屋内地板下。
低洼潮湿怕老去,扶杖登高望远。
难以满足小小的饮食,市场物价飞涨。
四邻皆凄苦,唯有酒能解忧。
五月的新米洁白如雪,品尝起来胜过烤枣。
闭门不出,人事全断,傍晚卸下头巾。
雷声震耳,神龙无暇他顾。
有人说是蛟龙作祟,为何不让你安宁。
旱涝本是农业之患,却意外惠及闲居之人。
苍天无私,未立即损害庄稼。
一场大雨洗净尘埃,助我圣人教化天下。

注释

兼旬:连续二十天。
暑月:炎热的夏季。
三尺强:超过三尺。
舟人:船夫。
藉:覆盖。
凭依:栖息之处。
方丈:一小块土地。
互市:集市贸易。
乌巾:古代男子的头巾。
暇:空闲、无暇。
蛟:传说中的龙类。
农:农业。
皇天:古人对上天的尊称。
未遽:并未立即。
清:清明、洁净。
圣人化:圣人的教化。

鉴赏

这首宋代薛师石的《梅雨》描绘了梅雨季节带来的湿润与清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诗中通过“梅雨润兼旬,暑月不知夏”展现了梅雨的绵长和对炎热夏季的消解,溪流涨水“舟人惊昨夜”,显示出雨量之大。接着,诗人描述自家田园的丰饶,“余家有瓜田,蘋藻纷揉藉”,鱼虾失去栖息之地,甚至跳到屋内,显出生机勃勃。

诗人因天气变化而担忧晚年生活,但又以乐观态度看待,“难愿方丈食,互市物踊价”反映出生活的暂时不便,但邻里间互相帮助,以酒慰藉。“五月藉新白,咀嚼胜枣炙”则写出在特殊时节,简单的食物也能带来满足。闭门不出的生活虽然孤独,但诗人享受着宁静,“向晚乌巾卸”。

面对自然灾害,诗人认为“旱涝政本农”,天灾不应归咎于蛟龙,而是自然规律。他相信“皇天无所私”,并未立即损害庄稼,期待雨过天晴后能带来清新的世界,象征着圣人的教化。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雨带来的影响,既有生活琐事,也有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114)

薛师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父词(其二)

邻家船上小姑儿,相问如何是别离。

双堕髻,一弯眉,爱看红鳞比目鱼。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词(其一)

十载江湖不上船,捲篷高卧月明天。

今夜泊,杏花村,只有笭箵当酒钱。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词(其七)

莫论轻重钓竿头,伴得船归即便休。

酒味薄,胜空瓯,事事何须著意求。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渔父词(其四)

系船兰沚鲙长鲈,白袷方袍忽访吾。

神甚爽,貌全枯,莫是当年楚大夫。

形式: 词牌: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