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蝉解嘲

老蜣破衲染尘缁,转丸如转造物儿。

道在矢溺传有之,定中幻出婵娟姿。

金仙未解羽人尸,吸风饮露巢一枝。

倚杖而吟如惠施,字字皆以心为师。

千偈澜翻无了时,关楗不落诗人诗。

屏山参透此一机,髯弟皤兄何见疑。

此理入玄人得知,髯弟恐我餐却西山秀,皤兄劝我吸却壶卢溪。

因蝉倩我问渠伊,快掉葛藤复是谁,髯弟绝倒皤兄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为蝉解嘲》由金代诗人李纯甫所作,巧妙地运用了蝉的形象来表达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文人雅趣的追求。

首先,“老蜣破衲染尘缁,转丸如转造物儿。”这两句以老蜣(即屎壳郎)的比喻,生动描绘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观察与思考,如同造物主般转动着世间万物。这里通过昆虫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

接着,“道在矢溺传有之,定中幻出婵娟姿。”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的理解,指出真理存在于日常的点滴之中,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展现出美的形态。诗人在这里强调了生活中的“定”与“幻”,即稳定与变化之间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金仙未解羽人尸,吸风饮露巢一枝。”这两句则通过对比金仙(佛教中的神灵)与羽人(道教中的神仙),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接纳。金仙未能理解羽人的生活状态,而羽人却能自在地享受自然,这反映了诗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

“倚杖而吟如惠施,字字皆以心为师。”这两句将诗人比作惠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强调其创作的每一字都源自内心的感悟与思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创作态度,也暗示了其作品的深度与价值。

“千偈澜翻无了时,关楗不落诗人诗。”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创作的持续性和丰富性,即使面对千变万化的灵感,也能不断产出佳作,且每首诗都蕴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

“屏山参透此一机,髯弟皤兄何见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些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对周围人的不解表示了一种幽默的回应,暗示了诗人对自身独特见解的自信。

最后,“此理入玄人得知,髯弟恐我餐却西山秀,皤兄劝我吸却壶卢溪。”这几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互动,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髯弟担心诗人会过度沉浸于自然之美,而皤兄则鼓励诗人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

“因蝉倩我问渠伊,快掉葛藤复是谁,髯弟绝倒皤兄嘻。”这几句以蝉作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关于智慧与知识的问题,并通过髯弟和皤兄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最终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蝉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哲学、艺术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文化、艺术等多方面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30)

李纯甫(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工词赋,后治经义。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两次上疏,策宋金战争胜负,后多如所料。荐入翰林。宣宗时,不受权相术虎高琪荐擢,以母老为辞,官至京兆府判官。学术文章为后进所宗。中年即无仕进意,旋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以文酒为事。虽沉醉,亦未尝废著书。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等

  • 字:之纯
  • 籍贯:金弘州襄阴
  • 生卒年:1185—约1231

相关古诗词

灞陵风雪

君不见浣花老人醉归图,熊儿捉辔骥子扶。

又不见玉川先生一绝句,健倒莓苔三四五。

蹇驴驼著尽诗仙,短策长鞭似有缘。

政在灞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

官家放归殊不恶,蹇驴大胜扬州鹤。

莫爱东华门外软红尘,席帽乌靴老却人。

形式: 古风

赠高仲常

借问高书记,南征又北征。

从军元自乐,游子若为情。

笔下三千牍,胸中百万兵。

伤弓良小怯,弹铗竟何成。

惨淡风尘际,悲凉鼓角声。

别家四十日,并塞两三程。

斗绝牛皮岭,荒寒燕赐城。

吟边白鸟没,醉里莫云横。

感慨悲王粲,颠狂笑祢衡。

虎贲多将种,底用两书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画兔

三窟言何鄙,中林计未疏。

贫而长衣褐,老矣不中书。

捣药元无死,忘蹄始见渠。

子皮今尚在,遗像岂陶朱。

形式: 五言律诗

猫饮酒

枯肠痛饮如犀首,奇骨当封似虎头。

尝笑庙谋空食肉,何如天隐且糟丘。

书生幸免翻盆恼,老婢仍无触鼎忧。

只向北门长卧护,也应消得醉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