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僧人释敬安所作的《咏怀诗十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轮回观念的深刻思考。首句"我本自在仙",诗人自称原本是超脱尘世的仙人,但因一念之差落入人间。"人羊既更易",暗示了人生的变换无常,人与物之间的身份转换,如同人变为羊,寓意生命的脆弱和易逝。
"识性亦推迁",进一步强调了随着境遇变化,人的认知和性格也会随之改变。"舍身复受身,来去如轮旋",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死轮回的过程,就像车轮旋转,不断重复。
"白骨何峨峨,高于毗富山",以白骨高耸的形象,象征着死亡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即使死后,肉体的遗迹也比不上永恒的自然之山。"已忍多生恸,乐土何由还",诗人感叹在世间忍受了诸多痛苦,却不知如何才能重返那理想的乐土,即涅槃解脱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生死轮回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和解脱追求的深沉感慨。